稻花香里“现”丰年 绘出乡村振兴好“粮”景 ——桓仁满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助农增收 金秋九月,走进桓仁满族自治县,蜿蜒绵长的浑江岸畔,8万亩稻田色泽金黄、迎风而动,散发出浓浓的稻香,满乡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多亏了县农业部门在春季就为我们提供种植技术支持,看现在的长势,我家今年稻米一定能丰产。”桓仁县古城镇洼泥甸村稻米种植户初树东站在金灿灿的稻田边,拨了拨沉甸甸的稻穗,脸上洋溢着喜悦。 桓仁县地处辽东边陲长白山余脉,甘甜的泉水和肥沃的土壤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为稻米产业发展带来了优越条件。 今年,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动“桓仁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桓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桓仁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就呈现出了良好的丰收局面。 如何从“粮田”变“良田”?强化技术支撑是该县给出的答案。为此,他们把好种植“源头关”,推进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培养了1支高水平种植技术指导员队伍,遴选100户水稻种植示范主体,按照“专家+农技员+示范主体+示范基地”的模式,复制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同时,扶持经营主体进行“桓仁大米”绿色有机认证。今年年底,认证面积将达到1.8万亩。 提升稻米加工能力也是优质稻米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实现水稻有机化、标准化生产,桓仁县积极推进水稻精深加工企业建设。日前,记者在辽宁兴桓农水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建设项目现场看到,项目都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项目建成后将立即投产,经过高质量加工生产出的优质有机稻米,经济效益会得到显著提高。 优质大米如何被看到?桓仁县在稻米品牌宣传上做足了文章。他们研究制定了《桓仁小产区大米米庄认定标准》,今年认定6个小产区米庄,目前已经遴选结束;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小产区“桓仁大米”山泉稻区域公用品牌,并组织参加农产品品牌展会推介赛事。“我们参加了三届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都获了奖,原来我们的大米能卖到五块钱一斤,通过参加比赛,大米现在能卖到十多块钱一斤了。”桓仁鑫恒米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刚说。 桓仁县将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小产区大米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农场。到2025年,全县稻米绿色有机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8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每年新增0.5万亩,建立小产区米庄10家,每亩增加收入500元以上。“产业兴则乡村兴,我们将力度不减、措施更强,持续为百姓增收致富保驾护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富贵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马 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