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企业释放产能,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为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辽宁省关于对推进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加大激励支持的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五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科技资金约2亿元,引导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53项,向上争取资金近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5.8亿元。

  去年是我市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年,首批“盟、榜、带”、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软课题等科技计划项目面向全市征集。辽宁开影医疗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我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通过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家,雏鹰企业42家,瞪羚企业8家。建成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服务平台5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及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42个。整合域内外创新资源,成立市级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典型类26家(11家省级备案)、提升类33家,4个揭榜挂帅项目得到省资金支持,6个带土移植团队项目通过省科技厅审核。实现成果转化82项,技术市场合同登记额9.6亿元。2021年,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和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以及在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中的获奖数量,均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是一道“必答题”。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科技工作大调研,利用“科技杠杆”,建立了动态数据库,共征集“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各类技术攻关需求66项。开展了“百博进百企”和“企业赴科研院所行”活动,协调中科院沈阳分院金属所、辽宁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与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精准对接,目前已达成技术攻关合作20余项。坚持项目化推动,面向“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征集、谋划、推动实施了51个科技项目。在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下,去年我市“三篇大文章”领域共有244个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3亿元,同比增长18.3%。

  近年来,我市在科技对外交流合作中成效显著。通过“盟、榜、带”积极争取省科技厅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科技型企业争取项目后补助资金2300余万元。深化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合作,促成分院与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企业开展双向对接,签订院企合作协议12项。通过与金融机构对接,为科技型企业贷款近1亿元。目前,我市正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结合自身优势串联好产业链与创新链,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和激发内生动力的活力点,为全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本报记者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