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杨慧已经好多天没和丈夫、女儿认认真真地见上一面了,就连微信留言也不能及时回复。她的微信朋友圈仍停留在2月7日,配发了三张照片,两张是医院灯火通明的大楼,一张是3158份核酸检测结果表格。

  杨慧是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负责人,是与“新冠”近距离战斗的检验师。她不仅要担负着琐碎的行政事务,还要和组员们一起,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检测室里工作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寻找病毒的“蛛丝马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核酸取样只需几秒钟就完成了。但对于杨慧和组员们来说,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每一份标本送到核酸检测实验室,都需要经过标本签收及录入、核酸提取、试剂配制、核酸加样、上机检测等一系列复杂、耗时的步骤。这中间往往需要6—8个小时,而同时完成几千份样本检测,则需要8—12个小时的连续工作。杨慧说:“无论多忙多累,我们都必须专注每个步骤,保证每个结果都准确无误。”

  因此,饭不能按时吃,班不能按点下,电话不能马上接,消息不能及时回……只要进舱开始检测,她和组员们便处于“失联”状态,开启“与世隔绝”的工作常态。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让杨慧和组员们出现了一些“职业病”:脸上的勒痕久久难以消去,不能按时吃饭胃炎时常找上门,长时间端坐使得腰酸背疼,目不转睛盯着检测器材眼睛变得酸涩……而她自己也因为不能及时去卫生间,加之脚底着凉,患上了急性膀胱炎。

  就是这样快节奏的工作让杨慧无暇顾及丈夫和女儿。杨慧的丈夫在市中心医院工作,同样是一名“检验人”,两人把单位的倒班制带回了家中,时常见不到面,只能在微信里隔空沟通家中的大事小情。她的女儿上初中一年级,宅家网课的日子里,孩子学会了做饭、洗衣服,变得愈发独立。虽然一家人都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但杨慧还是偶尔会遭到女儿抱怨:“妈妈,你就不能抽空关心我一下吗,班级微信群里的接龙,我总是最后一个。”“妈妈,我的作业需要你俩签字,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老师要检查的。”然而,面对疫情,杨慧和丈夫清楚地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更多人的平安健康,他们必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家庭和家人放在一边。

  图为杨慧在核酸检测实验室里专注工作。

  本报记者 章爽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