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山区依托社区网格化建设大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
  为百姓织就安心“网”撑起幸福“天”

  本报讯 【记者 张思思】 近年来,明山区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石作用,不断强化网格化建设、夯实治理基础、探索激励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倾力为百姓织就安心“网”,撑起幸福“天”。

  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我国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独特手段。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新冠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网”为民生、“格”致精微。据明山区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明山区下辖的7个街道、26个行政村、55个社区全部实行了社区“网格长+网格员+楼长+单元长”、农村“村书记(网格长)+村干部(网格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的四级管理机制,共计10447个网格,并将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务楼宇、商圈市场、学校、医疗机构、商业网点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通过整合实现基层党建、综合治理、疫情防控、法治建设、消防安全、应急管理等网格“多网合一”,初步形成“小网格,大服务”的格局,并将老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企业、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让群众身边事在网格中得到解决,填补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真空”和“盲区”,有效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作为一名网格员,回素琴和范丽华深有感触:“百姓有需要,我们随叫随到。”回素琴和范丽华是明山区高峪街道明峪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已经六七十岁的她们,曾早起处理居民投诉,也曾深夜在小区、楼道间消杀防疫,还曾为不方便的居民代办各类琐碎小事。回素琴和范丽华表示,“居民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她们的工作就是网格员们工作的生动写照。

  现在,回素琴和范丽华所负责的网格区域的居民,对她们都非常信任,小区有个大事小情儿的,都愿意找她们商量。当谈到是怎么让大家这么信任时,她们笑着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用心为大伙儿办事儿!”

  网格的力量,来自网格员。网格员可以自由切换多种“身份”,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他们既是治安巡防员,又是人民纠纷调解员;既是疫情防控员,又是防汛减灾安全员;既是文明宣传员,又是群众的办事员……这一点,在90后的兼职网格员何洋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市巡特警支队工作的何洋,只要休息,大多数时间就都扑在了网格员的工作上,调解纠纷、巡逻防控,甚至在一些社区活动中,还会背起相机担任大家的摄影师,一些和何洋熟悉的人,都亲切地给他送了一个外号,叫“小灵通”。何洋还通过日常的工作,总结出了礼、细、诚、信“四字真言”(即礼貌、细心、真诚、信任),以便更好地服务每一位居民。

  为了强化对网格员的激励保障,明山区委、区政府借鉴一些地区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明山区关于建立网格员管理培训保障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明山区网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明山区政府按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将网格员保障激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网格员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