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雪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立冬刚过,初雪就悄然飘落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大地上。清晨时分,红日初升,早饭炊烟尚未散去,吴晓敏带着几位农民就来到桓仁镇五道河村,走进温室大棚采摘刚刚成熟的草莓和青菜。

  “因为用了新技术,草莓比从前能提前近1个月成熟,外形和口感也更好了,收益自然也就增加了。”吴晓敏站在自家温室大棚里自豪地说。温室大棚里,一颗颗鲜红饱满的草莓,一片片娇翠欲滴的青菜映入眼帘,不禁令人感觉温暖如春,生机勃勃,忘却了室外的阵阵寒风。据了解,在吴晓敏等温室大棚户的带动下,全村已经有 30余户农民发展了温室果蔬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温室棚菜村”。这个时节,他们的草莓、芹菜和小白菜等新鲜果蔬被源源不断地批发到县内各大果蔬超市,而且常常是供不应求。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前些年,立冬后,西风渐作北风呼,片片雪花纷纷扬扬飘洒向大地,大部分桓仁农民都在家里“猫冬”,处于半年闲状态,生活水平也始终得不到提升。近年来,该县积极转换发展思路,鼓励农民依托当地气候、地理优势,借助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学习先进的大棚管理技术,发展温室水果蔬菜产业,使“暖经济”逐步在桓仁大地上扎稳脚跟。

  在此过程中,各地党委、政府不断更新蔬菜、水果品种,改良大棚内的喷灌设备,引导农户以纯天然方式培植绿色无公害水果、蔬菜。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进村为农户讲授水果、蔬菜的储藏和保鲜技术,利用保温箱、保鲜袋等以适应长途运输,保证了水果、蔬菜的口感和外形。为水果、蔬菜插上“互联网+”翅膀,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将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眼下,该县沙尖子镇下甸子村江岗子地区的西红柿大棚,雅河乡荒甸村草莓温室大棚里同样生机盎然,“暖经济”逐渐形成“花开遍地”势头,承载着众多农民的致富希望。各地党委、政府将“暖经济”作为吸引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要手段,鼓励他们依靠优势产业脱贫致富。

  “2015年,我从打工城市返回村里后就向西红柿大户学习培植西红柿,去年,5亩西红柿当年就卖了10万多元,不用离家就能多赚钱,真好!”沙尖子镇下甸子村江岗子地区村民白彬激动地说,说话间,一缕温暖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映衬着笑容更加灿烂。

  走进白彬家的铁皮柿子大棚,成熟的柿子鲜嫩喜人,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柿子秧上,新栽植的幼苗成行连片,让人沉醉不已。如今,由于当地铁皮西红柿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进而依托新技术由原来的一年一茬改为一年两茬,可以从头年的十一月中旬一直卖到来年春天五月底,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让他们对这项产业越来越有信心。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