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我才能盖起这养猪场。过几天,又有30多头肥猪要出栏。”记者到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二道沟村脱贫户王兆清家采访时,他激动地说。经过长达四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王兆清已经不再是过去举步维艰的贫困户,而是脱胎换骨变成了村里的致富好榜样。





20多年前,一场大病让王兆清欠下巨额外债,成了贫困户。在此期间,迫于生计,王兆清出门打过工,也在家养过羊,但依旧没有挣脱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就在他要自暴自弃,安心吃低保时,机遇从天而降,引领他敲开致富之门。

2014年,经过民主评议,王兆清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让老王摆脱贫困成了村党支部的心头大事。经过一番周密思虑,2016年,村两委决定,借助互助社资金为王兆清借贷6万元,帮他发展养牛产业。有了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王兆清果断地买下8头牛。在养殖期间,村两委还向他介绍养牛大户给予技术帮扶,一年后,王兆清将6头牛卖掉就轻松还清互助社的6万元借款。

生活有了新希望,精神也为之振奋。2018年,王兆清又建起一座小型养猪场,依靠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买下2头母猪繁育猪仔。随着肉猪价格持续上涨,2019年,除了还清借款,王兆清还渐有剩余。看到日子越过越好,王兆清干劲儿倍增,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到目前,老王的养殖场已经拥有育肥牛5头,肥猪100多头,其中,母猪11头,仔猪40多头,育肥猪10头,肥猪40多头,年净收入高达20万元,不再是当年那个谁见谁摇头的困难户了。

自己富起来之后,王兆清没有忘记同他境遇相似的乡亲们,而是带领他们共同发展养猪产业。“前两年,我就是去他的养猪场帮着喂猪,扫猪粪,他鼓励我自己养,还赊给我猪仔,借钱给我买饲料,现在我的猪场里也有12头肥猪了,一年卖个几万块钱不成问题。”另一位脱贫户王月荣自豪地说。

说说笑笑间,夕阳渐渐隐身于高山之后,温暖的余晖洒在老王的养猪场里,为肉猪们镀上一层金光,好像它们都变成小金猪了一样,老王看着这些“小金猪”,直笑得合不拢嘴。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