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凌晨3点多,天刚蒙蒙亮,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蔡家村村民赵莱红就把刚摘下来的香菇送到了村香菇基地的收购点里。别看时间这么早,收购点里却已经是人来人往了,本村及附近乡镇的菇农们都把刚刚收获的香菇送过来,当天收购点收了近3万斤的鲜香菇,收购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是香菇收获的淡季,3万斤并不多,旺季时这个点每天收10万斤都不费劲儿!”

  蔡家村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东南部,全村3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却达到了29户,贫困人口54人。47岁的赵莱红老家是新宾永陵镇五道堡村的,患有小儿麻痹的她2000年嫁到了蔡家村,爱人也是残疾人,夫妻俩以种地为主,有时候打点零工,每年全家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苦!

  2014年3月,时任蔡家村村主任蔡振平找到了赵莱红,告诉她去年村里种香菇的村民都赚钱了,希望她也加入到种香菇的行列里,并对她承诺:“不需要拿钱就可以加入合作社,购买香菇菌棒等前期工作村里都做好,你只需要管理就行。如果赔钱了,由我个人承担;挣钱了,还完本,剩下的利润全部归你所有。”蔡振平的诚意打动了赵莱红,她决定加入合作社试验试验。当年,村里投资为赵莱红建了两个香菇棚,从2015年6月到11月,只干了5个月,她就赚了8000多元,当年她家就实现了脱贫。

  从2016年起,赵莱红和爱人每年都种两棚香菇,每年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尝到了甜头,手里有了积蓄,两个人商量再干大点;今年春赵莱红投入3万多元在村香菇基地里建起了3个香菇大棚,开始了自己的香菇产业。赵莱红告诉记者,“前后种了5年的香菇,每年都赚钱,非常看好村里的香菇产业。今年国家还有非常好的政策,所以我建了大棚,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蔡家村,通过种植香菇实现脱贫的可不止赵莱红一家,贫困户王福生种植冷棚香菇5棚,2018年纯收入8万元;贫困户于淑贤种植冷棚香菇2棚,纯收入18000左右……到今年全村已有80户村民从事香菇种植,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香菇种植及相关产业,人均年收入11500元,蔡家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香菇村”。

  香菇种植不仅让蔡家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也惠及了更多在村香菇基地打工的贫困户。

  “平时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挣100元,干的活儿就是剪剪香菇根,一点儿都不累。”正在香菇基地棚里剪香菇根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于淑贤说话间,脸上乐开了花。72岁的于淑贤从去年开始就没自己种香菇,而是选择到香菇基地打工,收入同样也不少。和她一样,81岁的富彩云和智力残疾的孙子张天智一起生活,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富彩云和孙子一直都在村里的香菇基地打工,两个人每年都能挣个万八千的。蔡振平介绍说:“种香菇,摘菇、注水、做菌段、剪香菇根都需要人,平均每天都需要100多人,贫困户干一天,都能挣个百八十元。自从村里建了香菇基地,村民们根本不用愁打工的事,不出村就能赚钱。不仅本村的人在基地干活,每天还有附近村的村民也来基地务工,基地每年光工人工资就要发出去200多万。”

  2016年,蔡振平当选为村书记,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研究项目发展,摸索致富新途径,当年争取到扶贫资金314万元用于村集体合作社香菇产业基地建设,带动了本村及周边的93户贫困户入股村集体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和基地打工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 

  2017年,蔡家村29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选准项目加油干,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蔡家村已经形成了“集体+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坐在蔡家村香菇基地的会客室里,蔡振平指着不远处的玉米地告诉记者,秋收后那里将建一个年产量达2000吨的香菇粉厂,又能解决50人就业,香菇粉厂将让蔡家村及周边菇农的香菇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于香菇产业的发展,蔡家村村民的心里已经勾画出了更美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