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桓仁镇等乡镇看到,该县10万亩优质水稻主产区进入全面插秧季,几千名农民开着插秧机在繁忙地劳作,把一株株碧绿的稻苗插在倒映着白云的水田里,在青山绿水间,构建出一幅幅美丽的生产画卷。

  桓仁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境内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10万亩,是我市的唯一水稻生产区。桓仁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质地优良,酸碱适中,水田有机质含量3.5%,适合优质水稻生长栽培,境内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水、土壤无任何污染,是国家确定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县。

  桓仁水稻种植始于清同治末期(1874年),那时的桓仁属于朝廷封禁的边外之地,据资料记载,当时有许多人不顾朝廷禁令,来到桓仁一带沿河而居,筑渠种稻,距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

  桓仁水稻种植品种最初是“大长毛子”(1874年被御赐为“京租”),是由桓仁野生稻驯化而来,以后又引进了“农林”、“陆羽”、“关山”、“青森”、“北海道”等水稻品种,种植规模由小到大,到1930年桓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0亩左右。当时种植技术简单粗糙,开春整地,撒种直播,引水灌地,抽稗薅草,等待收割。

  近年来,由于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很多城市人群将目光瞄准了桓仁大米,当地的许多农户开始种植桓仁“京租”,后又引进了日本“农林315”、日本“越光”、五常“稻花香”等优质水稻新品种。桓仁县政府也积极推进优质水稻产业发展。1993年,桓仁开始了优质水稻A级和AA级栽培技术研究,1994年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随后又取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A级认证,填补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AA级优质稻米生产技术规程的空白。1996年桓仁县政府确定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农业发展战略,推动桓仁的优质稻米产业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先决条件。

  5月26日,正在水田里开着插秧机插秧的雅河乡62岁农民李恩惠告诉记者,他共承包了60多亩地,已经连续种植“稻花香”10来年了,“稻花香”由于米质好,深受市场欢迎,每年他的净利润达到8万多元。

  桓仁大米能够赢得人们的广泛青睐,取决于优越的生态环境;取决于优质水稻新品种的不断引进和深入挖掘;取决于科技栽培的传承与普及。目前,桓仁的优质稻米生产面积为10万亩,主要分布在六河、雅河、富尔江三个流域。每年稻谷产量为1亿斤,大米产量为6000万斤;拥有域内、域外农事企业、水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30余家,规模化种植面积达2万亩以上;拥有水稻加工企业20多家,年商品加工量在2000万斤以上,年商品销售额在2亿元左右。

  桓仁镇六合村农民曲宏告诉记者,近年来,桓仁县为做好优质稻米产业文章,积极实施水源和土壤保护工程,深挖原有的水稻历史,不断丰富水稻文化内涵。同时,采用机械化收割模式,节省农民的收割时间和成本。今年他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稻花香优质稻米100多亩,预计可获收成10万多元。

  据县农业部门的同志介绍,为了提高农民的水田收益,他们还在人才、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下大力气。建立泡子沿村、三道河村等稻米产业教育实践基地,以推进稻米人才孵化工程为载体,吸引30多名稻米专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到稻米加工企业任职。依托水稻产业致富带头人积极推广新型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继而衍生出“鸭稻共养”“蟹稻共养”“认养水稻”等多种创新管理模式。并鼓励和引导农民施用绿色有机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稻花香”和“京租稻”等优质稻米品种。实施品牌战略,引导稻米加工企业应用现代包装技术,申请富有桓仁地域特色的商标,提高稻米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并巧借“互联网+”之力,拓宽优质稻米销售渠道,推动全县稻米畅销全国各地,累累硕果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逐年提升。

  更可贵的是,近年来,桓仁20多家优秀稻米加工企业同各乡镇的合作社签定收购合同,既保障米源绿色纯正,又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应用现代包装技术,申请富有桓仁地域特色的稻米商标,增强品牌知名度。如今,雅河乡、桓仁镇和古城镇等多个地区都已成为省内重要的优质稻米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