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被喻为“煤铁之城”。近年来,本溪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以绿色产业为支撑,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打造“绿色钢都”,发展特色高效农林产业和全域旅游,成为一座让人看不够的美丽“生态之城”。

    初夏时节,放眼望去,“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辽宁省本溪市,绿色尽染山川,城市与群山交错,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生态之城”名副其实。

    从“煤铁之城”到“天然氧吧”,从“卫星上看不见”到“让人看不够”——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本溪发展全过程,本溪的工业、农业、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均实现“绿色”发展。“本溪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以绿色产业为支撑,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本溪市委书记姜小林说。

    加快产业转型和绿色改造

    本溪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煤炭、水泥等原材料生产基地,被喻作“煤铁之城”。上世纪80年代开始,130多家重点厂矿,80%以上集中在不足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内,600多个大烟囱向天而立,粗放式的生产,让黑色、黄色、灰色的“烟龙”在城市上空盘桓,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如何实现新兴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成为本溪变革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按照“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本溪市启动青山、蓝天、碧水三大保卫战,采取节能减排、流域治理、矿山修复、控制城市扬尘、完善和提标改造各级污水处理厂等举措,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坚持生态优先,本溪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溪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改变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化改造,培育生态产业、环保产业,打造“绿色钢都”和“北方药谷”。

    有着110多年历史的本钢是我国知名的钢铁企业,近年来,这家企业先后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万吨、烧结产能820万吨、炼焦产能80万吨,实施发电厂高压车间除尘改造、转炉系统节能环保改造等一批节能减排及综合利用项目。从2018年起,本钢集团以绿色制造为代表的节能环保项目成为主攻点,能源二次利用、环保治理等16项技术改造项目陆续落地,本溪市的钢铁产业开始跨入“绿色时代”。如今,本钢集团拥有2300毫米带钢热轧机组和4747立方米炼铁高炉,两套冷轧、四套热轧机组整体技术装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钢铁行业向高端绿色转型的同时,本溪提出,要建设绿色钢铁基地。

    按照规划,本溪市将大力发展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推进承接本钢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延续,建设钢铁深加工产业基地;在溪湖区建设国家级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加大废钢铁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南芬精品铸件和本溪满族自治县人参铁产业园为依托,发挥本地优质铸造生铁资源优势,建设高端装备精密铸件产业基地,使钢铁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随着生态治理的深入推进,本溪市获得一系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荣誉称号: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如今森林覆盖率超过75%的本溪市,正充分依托自身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另一特色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据介绍,本溪市目前已在本溪高新区建起生物制药及疫苗、高端仿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等核心产业,聚集产能超过千亿元。2017年,本溪高新区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竞争力排名50强中位列第28位,同时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等7个国家级高端品牌。

    发展特色高效农林产业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发展高效特色农林产业,做大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以林下参、辽五味、山野菜为主的林下经济。本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并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局面。

    本溪市桓仁县地处长白山余脉,是有名的“中国山参之乡”。山参播种后,要经过至少15年的生长才能成材。山参对土壤、水等自然环境的要求很高。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桓仁送来年产值达21亿元的山参产业。目前桓仁山参的种植规模高居全国首位,全国七成山参干品出自桓仁,年产量达3吨左右。

    目前,本溪市的本溪、桓仁两县分别拥有4万公顷刺五加基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拥有年产2000吨的冰葡萄酒产地和林下参62.16万亩,在有效地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梦想。同时,通过发展坚果种植产业,还做到“退耕不减收”,通过秸秆青储和冬季圈养等“封山不禁牧”方式,既保护了林木又推动了畜牧业发展。

    本溪市还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重点发展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等特色高效产业。目前当地大榛子种植面积1.77万亩,猕猴桃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截至目前,本溪市中药材总产量3.46万吨,食用菌总产量3.3万吨,山野菜总产量1.52万吨,全市农产品销售收入实现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农产品出口总额累计达1.2亿美元。共有各类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经营主体1900家,年利润总额达9.61亿元。

    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林业经济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目前本溪已发展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经济林30万亩、以北药为主的林下药材31万亩。

    变生态资源为发展动能

    呼吸着新鲜空气,闻着阵阵花香,听着声声鸟鸣,看着潺潺流水,乡间游在本溪南芬区正悄然兴起。

    近年来,本溪不断将生态资源转换为新发展动能,大力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四季旅游、全域旅游,打造本溪文旅特色品牌。

    本溪水洞是本溪旅游名片,这一极为罕见的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始终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当地通过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对生态环境做到“保护先行”“前置发展”,以此占得绿色经济“发展先机”,做到生态保护和效益增长双赢。

    本溪还充分利用冰天雪地资源,着力开发冬季旅游产品,解决旅游“半年闲”问题,努力打造全域全季全业态旅游新格局,目前已规划建设红色旅游、自驾旅游、温泉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森林旅游等13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加快推进旅游业从原始粗放状态向政府规划引领和统筹的转变,完成本溪旅游从景点到全域、从门票经济向服务经济、从一次性观光消费向重复性休闲消费的蜕变。

    如今的本溪市,已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这座曾经被污染到“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成了“风景看不够”的美丽山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