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科研一线 守护百姓健康
  —— 记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国药中心主任韩凌

  2019年年末的一天,在辽宁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国药中心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刚过不惑之年的韩凌。因为常年工作在实验室里研究药品的原因,韩凌每句话都很严谨,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的职业习惯,因为药品研究必须遵循的就是科学严谨。

  2005年,以优异成绩从辽宁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专业硕士毕业的韩凌跟随导师来到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的国药中心,担任项目组组长,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五年。他始终工作在科研领域第一线,从事中成药、天然药物重大工程项目的产业化研究,复方中药的深层次开发及新药开发,取得了很多成就。针对华润本溪三药三大主打品种气滞胃痛颗粒、尪痹胶囊以及瘀血痹片生产对于药材原料的需求,韩凌带领团队开展了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针对北柴胡、威灵仙以及淫羊藿三种药材,开展了种植技术基础研究,在本溪、阜新、朝阳、清原以及辽阳等地开展产业化种植,累计超过2000亩。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他还将中药材种植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由企业提供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服务、生产物资等,然后交由对口帮扶的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和采收,待农户产出药材后,由企业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药材品质,还确保了贫困农户收益,帮助当地农民通过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他还牵头开发了满足中成药自动化生产需求的控制系统,并在华润本溪三药提取车间进行实践应用,系统实现了中药生产提取、浓缩、溶剂回收等单元工艺的设备集成;药品生产批量化管理,提高产品批间稳定性;生产记录全程可追溯,确保生产数据完整;友好生产:减少药品生产的中间流动环节,降低流动损耗,节能、省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保护。项目成果应用于气滞胃痛颗粒和尪痹胶囊,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成品率达97%以上,产能提升约40%,能耗减少30%。气滞胃痛颗粒产能由原来的90万袋/天提高至120万袋/天,同时,工时平均缩短20%。

  韩凌认为,传统中药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他带领团队针对公司重点品种气滞胃痛颗粒开展了生产工艺技术提升研究,从药品资质、药效药代、毒理学、临床价值、消费者体验、质量、产品成本、工艺周期等维度开展研究,全面提升了气滞胃痛颗粒产品品质,降低风险,使之成为质量稳定可控、生产成本低、质量高、作用机理明确、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项目研究中开发的中药高中低压分离、物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创新技术获得了省级成果,对气滞胃痛颗粒等产品有很好的支撑作用,累计为企业增加收入9000万元。

  这些年来,韩凌一直用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扎根在科研一线,从一个理论型的研究生成长为一名“实战型”的技术专家。截至目前,他已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4项被开发为新产品,并全部上市销售,销售收入过千万;他还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12项,开发新技术、新工艺20余项,发表SCI文章5篇,国家级核心期刊30余篇,著作1部;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课题9项。十五载春秋忘我耕耘,他用科技守护着百姓健康。

  本报记者 王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