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芬区南芬街道甩湾社区,有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妻——康克敏和赵启超,他们为了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已经默默地义务守护铁道口16年、5840天。这期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无一天“旷工”。在当地人心中,他们是甩湾铁道口旁的一个标志,是守护平安的使者。今年7月,他们二人双双入选2019年“中国好人榜”。

    在当地,居民为了出行便利,常常从沈丹铁路南芬站出口200米处的铁道上穿行。这段铁道位于一个转弯处,横穿铁道时视线不好,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明知道“穿铁道”危险,但方圆百余里的居民仍然会为了上街买菜,上学下班等日常出行少走路而“涉险”。2003年之前,这里发生过3起交通安全事故。打这之后,甩湾社区组建了党员志愿者铁路护路队,家住铁道旁的康克敏和赵启超夫妇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加入义务护路队。大伙儿知道康克敏是个热心肠,一致推选她作义务护路队队长。康克敏把10位义务护路队队员分成两组,每天上午6点到11点、下午1点到4点两个时间段,轮流在铁道口守护,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那时候的康克敏经常带着个小马扎走出家门,来到铁道边坐下,要是遇到三五成群边过铁道边打闹的小孩,她总要跑上前去警告教育一番,再领着孩子们穿过铁道。火车过往提示灯亮起时,康克敏就会把居民拦下,等火车开过去了,再让大家通过。每逢雨雪等恶劣天气,康克敏就带领所有队员上岗执勤。为了守好这段铁路,康克敏和赵启超经常换班吃饭,一个在家吃饭,另一个就守在铁道旁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老两口把守铁道口这事儿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家里的事从不占用值班时间。即便是在除夕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康克敏和赵启超也要逮空儿到铁道旁看看。由于长时间在外执勤巡逻,康克敏患上了风湿病。虽然时常腿疼,但她仍然365天无一天间断地坚守在义务护路的岗位上。

    有一次,康克敏看到一名中学生戴着耳机在铁轨上小跑,这时正有一列火车呼啸而来,她忍着风湿带来的疼痛,一边大声呼喊赶快离开,一边咬牙忍痛跑向学生。学生听到后赶紧跳到一旁,康克敏一把将她紧紧拉住,及时避免一场事故。还有一次,一位走路很慢的老太太要过铁道,火车汽笛声刚一响,赵启超赶紧拦下了那位老人,提醒她小心火车。老人生气地质问赵启超:“你是干什么的?管我干啥?”话音刚落,身后的火车就呼啸而过,老人吓了一跳,惭愧地向他致歉。16年来,康克敏和赵启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通过“大喊”和“拉拽”救了人。

    2013年,康克敏和赵启超家的平房动迁,新家位于南芬区街里,距离铁道口大概要走40多分钟。因为放不下守护铁道口这件事,俩人毅然决然地每年花3000元钱,在离铁道口500多米的地方租了一间平房,从租房地到他们守护的铁道口走路只需5分钟。这几年,老两口已经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5分钟,因为他们早已把铁道口当成了“家”。

    其实,夫妻俩的生活并不富裕,赵启超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是他们的全部收入。租房的费用加上冬天的买煤钱,他们每年要增加6000元的“刚性”支出。有人问他俩图点啥,不善言辞的康克敏笑着说,“啥也不图,只要看着大伙儿平安出行,我俩心里就得劲儿”。

    前阵子,73岁的赵启超摔伤腿卧床了。铁道旁,康克敏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单。为了让受伤的老伴有个好环境养病,他们搬去了南芬街里的家。72岁的康克敏身体也不如从前,常年的风湿病让她左腿膝盖处肿起了大包,走路也比以前慢了。即使这样,康克敏仍然没有放弃在铁道口义务巡逻这一“岗位”。每次给老伴儿做完饭,她就会步履蹒跚地赶往铁道口,和其他义务护路队队员们一起执勤。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为了让义务护路队能继续服务下去,康克敏还在队员中培养了“接班人”。她说,有了“接班人”,自己就算走不了、干不动了,这摊活儿也有人接,周围百姓出行也就安全了。

    本报记者 张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