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灭火救援中,他把危险留给自己
  ——记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刘元凯

  在本溪消防这支“铁军”中,刘元凯算得上是一名资深消防员。从2001年走进这支队伍算起,刘元凯已经在消防“战场”上摸爬滚打了18个年头,在一次次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面前,刘元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履立战功。

  2012年8月4日,南芬区突发洪水,本溪丰源机床厂被洪水包围,5名工人被困,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是200米宽的洪流。由于水势太大,冲锋舟、游泳等救援方案均不可行,在经过5次强行横渡救援失败后,最终只能采取在距离厂房西侧150米远、垂直落差40米的一座公路桥上,利用气泵抛投器将绳索射入厂房大门,从而搭建绳桥进行高空施救。

  救援方案确定了,可是这么远的距离和如此大的落差加上只有5米宽的大门,在抛投器陆用弹只有两发的情况下,谁敢保证能够准确打到门里呢?如果打不中预订的目标,救援行动将无法展开,5名被困在洪水中的工人命悬一线。

  就在大家面面相觑的时候,刘元凯主动请缨。在现场百余名官兵及百姓的注视下,刘元凯反复调整发射角度、精心调试发射气压。他屏气凝神,顶着巨大压力,按下了发射按钮,“嘭”的一声巨响,弹头准确落在了厂房大门口。抛投器的成功发射,打开了救援通道,一条生命之桥在空中架起。刘元凯和战友迅速携带绳索及救生衣、滑轮、安全带等器材滑入厂房,5名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2017年4月5日,明山区一家老年公寓发生火灾,刘元凯冒险深入火场搜救,并成功将一名昏迷老人安全救出;

  2017年8月4日,鞍山岫岩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刘元凯主动请缨,到灾情最严重的高山组参与救援,他带领突击队趟河爬山,将3名被困群众背到3公里外的安全地带;

  2018年6月9日,卧龙金坑村4名“驴友”被困百米“天坑”,刘元凯和队员们临危受命,下到洞底,历时12小时,将重伤员拖拽出井;

  ……

  18年里,像这样惊心动魄、急难险重的灭火救援任务,刘元凯经历了很多。可以说,哪里有火情险情,哪里就有刘元凯逆行的身影。

  消防员是一个危险性极高的职业,甚至会面临着牺牲的可能。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刘元凯总是将平安给了群众,却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刘元凯告诉记者,“每次出任务时不会想到是否危险,只想着尽快尽可能地将任务完成好,至于危险啊、害怕啊,都是在完成任务后才感觉到的。”

  刘元凯是遇险群众的依靠,但面对至亲至爱的家人,他的心中却满怀亏欠。刘元凯的老家在山东德州,与本溪相隔近千里。2006年,他请假7天与村里一个姑娘订了亲;时隔一年,他又请假7天回家,与订婚的姑娘完婚。这件人生大事,他仅用了14天时间就办成了,成为在队里流传至今的一个美谈。

  2008年9月,刘元凯的妻子临产,但此时恰逢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消防安保任务十分艰巨。为了不影响中队正常执勤和奥运安保工作,刘元凯并未向中队领导报告此事。奥运安保结束了,当他向中队提出请假探亲时,中队领导才得知他儿子已经出生半个月了。

  去年底,刘元凯的妻子又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刘元凯请了一次探亲假,回家看了看襁褓中的儿女。因为今年工作任务重,刘元凯到目前还没请假回趟老家看看孩子。“现在通讯都很发达了,平时能视频跟他们聊聊天,已经挺好的了。”每逢提及家人,腼腆的刘元凯总是不愿多说。

  从列兵到士官,从副班长到中队长助理,36岁的刘元凯已参与灭火战斗1500余次、抢险救援千余次,解救被困群众500余人。多年的付出,使刘元凯的胸前挂满了奖章,成为楷模和标杆。

  去年,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大幕拉开,消防部队退出现役。刘元凯说:“转制后,我从一名消防兵,变成了一名消防员,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没有改变,虽然身份变了,但我的职责和使命没有变。”

  在刘元凯心中,对“第二故乡”本溪的情怀不会改变,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不会改变。

  【记者手记】

  刘元凯是一个不善言谈甚至有些腼腆的人,可在一次次灭火救援时,他却是异常勇猛、刚毅勇敢。在本溪消防这支“铁军”队伍里,像刘元凯这样的消防员还有很多。

  消防员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也是牺牲最多的职业。作为平安守护者,他们助人于危难、救人于水火,在一次次大灾大难面前,他们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为险境中的人们撑起生命的保护伞,筑起坚实的防火墙,开辟安全的生命通道。

  他们将危险留给自己,却将安全留给了群众。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百姓的平安。他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

  让我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本报记者 徐佳婷 摄影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