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桓仁满族自治县3547平方公里的大山里,有一位扎根山区30多年的共产党员,自参加工作开始,他就把绿化青山、带民增收当做己任,先后参加了《平欧杂交榛子技术栽培推广》《桓仁山参培育技术集成与示范》《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辽宁省青山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等课题研发,既保护了青山常绿,又推动了山区百姓依靠林业特产大幅增收,他就是桓仁满族自治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曲广伟。

    曲广伟1985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被安排在县林业局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众所周知,桓仁县是辽宁省林业资源丰富县,林业技术一直是推动当地群众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更有效地服务全县林业发展,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林业建设发展要求,并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指导生产、开展培训、科学研究,培养技术骨干,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为桓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老黑山村曾是桓仁乃至全市最穷的贫困村。为了使该村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曲广伟于2004年参加了在这个村进行的桓仁平欧杂交榛子丰产栽培技术课题组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十年深入农村进行不间断的研究,先后遴选出玉坠、长毛、达维等6个耐寒性好、果仁品质好的品种在当地试栽成功,并在全县推广。老黑山村靠平欧大榛子一项产业每年增收3000多万元,成为了响当当的大榛子产业富裕村。目前,全县推广平欧大榛子1万多亩,每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这个科研项目为辽东山区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收益,同时也依靠经济林的增加使桓仁实现退耕还林近万亩,2016年荣获辽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桓仁县是中国最重要的山参产业大县,为了使这项既能保护林地,又能发展林下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产业健康长足发展,2002年开始,桓仁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组成《桓仁山参培育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组对山参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研究。作为主要项目完成人,曲广伟和课题组的同志们常年深入横道川村、巨户沟村、大东沟参茸场等地区实地进行栽培试验。春来秋去,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掌握了桓仁山参的生物学特征及整套山参培育技术,科学地提出了桓仁山参培育的适宜林地选择技术,并确定了最佳播种时间,以及封山管护、搂树叶、除草、郁闭度调整等田间管理技术,其中仅田间技术管理一项就可提高山参出苗量的10%至26.8%,极大地推动全县山参种植的发展。该项目在古城镇大荒沟村和大东沟参茸场等地进行示范推广面积19450亩,十五年后培育成功率达到30%,实现产值1.8亿元,推动了桓仁山参产业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林业一线的共产党员,就要扎根青山,立足岗位,用自己的林业技术,让青山更青,让山区百姓更富裕。”曲广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2017年,他参加的《软枣猕猴桃“桓优一号”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省林业厅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评为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主抓的《退化人工防护林修复作业设计编制规程》获辽宁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2015年他参与的“西拉”葡萄引种试验,于2016年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委员会鉴定,获得农作物品种备案证书。他参与的《一种便携式苗木栽植器》和《便于调节的苗木防护装置》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12年,曲广伟上任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后,围绕全县退耕还林工作,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主持完成了《辽宁省青山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使全县累计实现退耕还林4.5万亩,退耕还林匹配荒山0.9万亩。他主持完成了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六年累计实现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项目均通过省林业厅规划设计院的验收,面积核实合格率达到100%。2013年又主持完成了桓仁满族自治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项目通过省林业厅专家组验收,推动桓仁荣获辽宁省森林城称号。

    曲广伟先后被市科协评为本溪市第四届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被省林业厅授予辽宁省林业种苗先进工作者,并多次被评为桓仁县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采访感言: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山林面积438万亩,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貌,一度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近年来,桓仁县转变发展思维,一方面封山育林营造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一方面退耕还林带领百姓发展致富增收的经济林带,推动了全县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兴林富农路上,曲广伟作为一名林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奋战在一线,常年深入林区进行科学研究,足迹遍布青山绿水间,以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为桓仁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在实现“争先晋位”,加快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中,希望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曲广伟式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立足岗位、创新实干、担当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本报记者  孙君   通讯员  李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