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吃鲜”的季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记者在明山区高台子街道办事处塔峪村赤松茸种植大棚内看到,稻草和木屑等有机混合而成的温床上,一行行赤松茸破草而出、长势喜人,一根根白色菌柄托举着圆润饱满的棕色菌盖,像极了盛开的花伞。塔峪村依托小菌菇产业撑开了村民的“致富伞”。

塔峪村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3000亩,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主要经济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在明山区委、区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该村紧紧围绕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2020年,塔峪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志伟了解到在大棚中种植赤松茸,不仅收益可观,还可以盘活闲置的大棚资源,于是带头儿试种了一棚赤松茸。试验成功后,2021年,不仅赵志伟扩大了种植面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还有五六户村民也跟着种起了赤松茸。说起发展大棚赤松茸种植产业的初衷,赵志伟说:“村里的老龄化问题显著,吸引年轻人回村务农又比较困难,在一次食用菌学习交流会上,我发现了赤松茸种植的商机,而且还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了给大家打好“样儿”,赵志伟每天至少待在棚里10个小时,观察赤松茸的生长状况。他告诉记者,赤松茸的种植离不开好的“土壤”,利用秸秆、玉米粉、木屑等制作出养料,发酵、铺料、播种过程,都需要精心培育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产品品质。赤松茸的营养丰富,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经常食用赤松茸还能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自2021年,赤松茸项目落地以来,塔峪村村民累计已投资20多万元,该项产业的发展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较多的就业机会,高峰期每天采摘赤松茸的工人多达20人。塔峪村村民马雪说:“我和农友们一起摘赤松茸,一天工钱130元,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好的收入,不用东奔西走了。”

在塔峪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志伟看来,发展赤松茸菌菇种植可谓一举多得,既盘活了村里闲置地块,又能把大量的废弃树枝转化成赤松茸的温床,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土壤有机质。经过几年的试验,塔峪村的赤松茸销售模式从起初的销往果蔬超市、批发市场等方式逐步转为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上销售。2023年,村里的赤松茸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3亩,每亩产量近4000公斤,年产量80吨左右,全部销往沈阳、本溪、丹东等地,收入大概60至70万元。赵志伟说:“今年村里赤松茸菌菇种植面积将扩大到40亩,除了要拓展销路,还要尝试开展采摘、体验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让绿色食用菌产业发展迎来更加喜人的‘钱’景。”

本报记者 于佳钰 摄影 李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