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围绕做优质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锻长板、补短板,促进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产业集群集聚度,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持续加大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围绕完成“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目标任务,建立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加快智能化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数智赋能,实施“智改数转”专项行动,建立以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为主导的企业改造项目清单,动态精准掌握智能化、数字化项目建设进展。开展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改造,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我市中试基地、产业创新中心等公共平台建设,加速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标杆,引领带动全行业、全链条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信息技术及应用等相关业务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交流活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坚持把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建设,逐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结合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建设,确定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立 “1+4+3”推进和调度体系,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谋划科技创新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科技赋能为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提供“硬核”支撑。在钢铁冶金、绿色智能矿山、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建“辽宁省冶金工业智能物联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龙新矿业组建 “辽宁省深地资源绿色智能开采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引导壹立方砂业搭建“本溪市工业固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启动运营。组织实施省市“带土移植”“揭榜挂帅”等科研项目,支持华日新材、鹤腾科技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打造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为目标,不断深入实施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工程。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中成药技术创新中心,争取新一代“国字号”创新平台落户本溪。依托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谋划项目包装。发挥省级中试基地服务作用,加快培育市级中试基地。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进程,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建立多方联动的培育机制,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良好态势。积极“引智聚才”,发挥驻溪高校和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科教资源优势,搭建校企、院企合作平台。大力引育创新创业团队,让更多“千里马”“智囊团”尽显其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的动力。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高新区科教创新体系完善的优势,持续推动“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与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园区企业的撮合互动,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加快推进国家中成药技术创新中心、李舟国家杰青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建设,谋划建设院士工作站,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新质生产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打造本溪药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依托产业基础,打造北方知名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建成绿色原料药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两个省级产业园;依托沈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冷链物流、网络货运物流集散地;依托沈阳药大、辽科院等高校和研发机构,建设省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依托央地合作,打造医药企业受托加工的“航母”,成为辽宁省保健品、高端美妆、功能性食品集聚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完善各类科技型企业发掘、筛选和培育机制,全年确保培育升级招引各类创新主体60户。持续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全力推动未来生物、海凭集团、华润本溪三药、康缘北峰药业、科硕、药大雷允上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本报记者 尤勇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