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家堡子附近这一战,咱们沙尖子‘大刀会’再次大获全胜,只靠着几把猎枪、大刀长矛就打败了洋枪洋炮,痛杀日寇几十人,真是大快人心。”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红色旅游顾问刘长波自豪地说:“从那以后,‘大刀会’名震浑江两岸。”人们每次听刘长波讲述这段红色抗日战争故事都倍感振奋。

  80多年时光转瞬即逝,可英雄的赞歌不散。这些年,从学校退休后的刘长波一边致力于收集整理“大刀会”当年的英雄事迹,一边经营自己的农家院,并将这段故事讲给学生和前来参观遗迹的游客听,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高山、湖水、良田、农家……红色历史、生态环境和田园风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近年来,桓仁满族自治县持续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人民、引领社会的重要作用。在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全县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布局,开拓“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民俗旅游”等多种新型发展模式。 该县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遗址等,整合文化体验、生态赏游、知识研学、红色教育等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形成独具桓仁风格的文旅特色,实现了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赢,让“诗和远方”浑然一体,为全县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崭新活力。

  “青山有幸埋忠骨”。老秃顶抗联英雄事迹感动着万千国人。近年来,这里每年都会迎来大量的外地游客,他们登上山顶缅怀那些壮烈牺牲的抗联英雄,这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木盂子村、仙人洞村等村落陆续将抗联文化和当地传统民族特色文化相结合,他们在大力推广红色旅游的同时,将传统民居变成满族特色新居,成为木盂子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走进农家乐品尝“满族八大碗”“满族杀猪菜”等传统美食。

  “开春以后,天气变暖和了,到这边登山访遗迹的游客就开始多了起来,俺们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红火。”木盂子村一农家乐老板邵立娟笑着说。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