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辽宁频道>>要闻

学雷锋 建新功

大黑山上,43个编号守护电波40年——辽宁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2024年03月15日08:49 | 来源:人民网-辽宁频道
小字号

40多年前,在大连市金普新区大黑山,一座信号塔耸立在山顶的砬石之间,这里是大黑山发射台,电波信号在这里中转之后送入千家万户。

守护这里的人们,都有自己的代号,从编号01到编号43,仿佛是一串串意义深远的“身份密码”。

40多年后,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大黑山发射台获评辽宁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他们默默无闻地守护着高山之巅那“永不消逝的信号”,将声音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他们让新时代雷锋精神在辽南最高峰闪耀光芒。

一份记有特殊编号的交接表

经过一圈一圈的盘山道,王敏战把车子停在了海拔550米处的平台,接下来是更为陡峭的100米,需要搭乘索道才能到达位于海拔663米的山顶发射台。

很难想象在改造之前,这100米的山路只能靠双腿来攀登,物资和生活用品需要肩背手扛才能到达山顶站点,而这样的路王敏战和同事们一走就是40多年。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这里,成为了这里的第18名‘队员’。”如今,在海拔663米的大黑山之巅,王敏战已经是金普新区融媒体中心排名最靠前的值机人员了,也是其他队员的“大师傅”。“等到我退休的时候,我在这山上就度过了整整40年。”55岁的王敏战笑着说。

到达站点放下物资,王敏战开始传达单位最新动态,协调两个班组交接任务。随后,两组值机队员在《值班交接班记录表》上签字完成交接。

和往常一样,葛相海在确认一栏中签下37号,这是他在发射台的编号。值机队员编号从1983年建站时启用,每个编号对应一名值机队员,按来站先后顺序,从1号王东风,如今已延续到43号。40多年来,这些编号见证着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既光荣又意义非凡。

交接结束后,葛相海和杨海山换上防辐射服,开始值机任务。杨海山来到值机台前的一排大屏幕监看信号接收数据。屏幕画面是发射台负责接收和转发的44套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数据,每一项数据都是以秒来计算,需要值机队员格外细心。另一边,葛相海开始在发射台外检查户外设备,发电机、接收器、发射塔以及设备管线等,这些都是每天必须检查数次的内容。

发射台所处的大黑山是一道天然屏障,阻隔着黄海和渤海之间的风和水汽。在山顶,一年有300天都在刮着大风,海风中的水汽夹带着的盐分使金属设备易受腐蚀,这就需要值机队员要经常到户外检查设备状态,因为有一颗螺丝脱落都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望着40米高的主发射塔,葛相海说:“算上这塔尖,发射点到地面足足有700米高。为了防止发射塔在气候、地质等灾害中倒塌,其设计有一定的摆动空间,这也容易造成螺丝脱落,今年夏天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意外状况。爬上塔身维修时,看着山下芝麻粒大的汽车,着实令人心生恐惧,但心里想着任务,再高的塔也可以如履平地”。

做一名心怀“百万人”的广电人

巡视完毕,葛相海来到位于监控大厅后面的机房,这里有发射机组、配电箱、备用电池等重要设备,肩负着转播和发射信号的重要任务。

一旦设备有异常,就会影响到155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机房内,机器轰鸣作响,葛相海每次都会耐心查看各个设备上的数据并记录在本子上,如果发现数据波动较大就要第一时间排查隐患,确保安全播出零事故。

检查过后,葛相海关上机房门,噪声戛然而止。他说:“在经费有限的年代,机房和监控室设在一起,机器轰鸣,噪声不断,值机队员备受困扰。那时候监控室条件简陋,冬天漏风寒冷,夏天潮湿难耐,偶尔还会有墙皮掉到脸上。2021年在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发射台完成了升级改造,我们的工作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监控大厅干净明亮,消音门解决了噪声问题,大厅一侧还增设了卫生间、图书室,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同时也丰富了业余生活。”

相较于白班,夜班显得更加寂寞,值班大厅内能够清晰地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葛相海一个人坐在值机台前,监看着每一项数据,这是每个值机队员都要经历的寂寞。新冠疫情期间,多位值机队员相继被感染,面对发射台人手短缺的困境,葛相海连续半个月坚守阵地,原本准备3天量的蔬菜吃光了,就吃咸菜、土豆,妻子和孩子病了,他只能用微信问候。为了百万人的收听、收视,值机队员们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和痛楚。

“当时这么艰苦的环境,有没有想过换个岗位?”对于这个问题,葛相海说:“刚来的时候曾有过,但身为一名党员,就要有钉钉子精神,别人不能干的我来干。作为一名广电人,要心怀‘百万人’,这是使命也是责任。”

一旁的杨海山补充道:“国家需要的,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也是我们退役军人的本色。”2023年8月18日,大黑山发射台设立“高山红”党员值机岗,这里有退役军人5人、党员6人。正因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让发射台上的每个人都更具使命感。

凌晨4点,广播开启了新一天的直播,电视新闻频道也开始播放新闻,居民家中的灯火陆续点亮,马路上的车子也多了起来。迎着即将升起的朝阳,葛相海与杨海山再次完成交接,他俯视着山下袅袅炊烟和万家灯火,心里满是欣慰。冉冉的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照得大黑山泛起了一层金色,在晨光的映衬下,值机队员的身影愈发伟岸。

(责编:邱宇哲、汤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