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手持重物帮忙分担、互相帮扶成为好友、减少家中噪音避免打扰居民……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住宅小区,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笑对友邻、互帮互助、礼让他人,虽是小举动,却处处彰显着大文明。

  11月20日,家住明山区欧洲城枫丹白露小区的张阿姨感受到一份浓浓的邻里情。

  当日上午10时,张阿姨从早市回家,因手中拿着过多蔬菜瓜果,进入小区大门时便略显笨拙。就在她反复尝试都无法找到门禁卡时,身后一名年轻男子上前打开了小区大门,并把门撑开,方便张阿姨顺利进入小区。

  不仅如此,该男子还主动拎过张阿姨手中的重物,笑着表示会将物品送至张阿姨所住单元的电梯间,减轻她的负担。

  短短几分钟的路程,却让张阿姨心生感动。

  在平山区转山新家园小区,邻居间的互帮互助让居民魏女士同样体会了温馨的人情味。

  据魏女士讲述,她在该小区居住多年,与对门邻居的关系如同好友。每当哪家门口有垃圾时,另一家早出门就会自动帮着把垃圾拿走倒入楼外的垃圾桶里。逢年过节,彼此还会互赠家乡特产或自己做的美食。不仅如此,但凡谁家中有事,说一声,对面房屋主人就会出人出力,帮助解决问题。“老话说得好,远近不如近邻,有这样的邻居咱们住得也舒心。”魏女士说。

  近段时间,我市某小区居民孙先生楼上的新邻居正在装修房屋,为防影响孙先生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邻居不仅尽可能避免在休息时间装修,还送上致歉小礼物。

  “我那天下班回家,看到门上挂着个小袋子,里面是小零食,还有一个字条,是楼上邻居留的,表达了他们的歉意。”孙先生回忆说,一个暖心的小细节,能折射出一个家庭的道德素养。虽然至今与楼上邻居还未谋面,但对方能替他人着想,如此文明待邻,让人感受到满满的诚意。

  本报记者 胡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