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了岁数的孟老在外出办事时,连续两次丢了珍贵物品,所幸,都遇到了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最终物归原主。此种文明行为令孟老和其家人连连称赞。

  孟老今年73周岁,身体硬朗,经常独自外出走动。据她讲述,11月5日,她到我市某医院看望住院的老同学,本来是老友叙旧的美好时光,不料在分别时,她发现随身携带的手机不翼而飞,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两位老人慌了神。

  “我这手机是女儿送的,价值5000多元,要是丢了可咋办?我心疼啊!”无论老友如何提醒,孟老就是想不起来何时何地遗失的,这也让她越发显得烦躁。

  在病房搜寻无果后,好友拨打孟老的手机号码,响铃几声后便传来陌生的女音。对方告知,自己是该医院的导诊人员,20分钟前有人捡到手机并把它放在了导诊台,孟老可随时来领取。

  “没想到我能找回手机,而且还这么快,这种拾金不昧的文明行为值得被点赞。”拿回手机后,孟老想要表达感谢,却已找不到拾捡手机的人,导诊人员也表示对方仅留下了手机,并未透漏个人信息。

  除了这一次的特别经历,几日后,孟老再次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暖心之举。“那天我和女儿打车出去逛街,下车后也没多想,用微信支付车费后直接走了,等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发现包没了。”孟老回忆说,当天她的背包里有2000元的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家里的钥匙也在其内。细想之下,孟老确定背包是遗落在出租车上,但因没有该车辆和司机的信息,母女俩认为重获背包的希望渺茫。

  为了找回背包,孟老的女儿尝试通过手机支付页面联系出租车司机。“女儿说只能给司机留言一次,对方能不能回不好说。”

  就在母女俩一筹莫展时,孟老女儿的微信得到了司机的回复,对方表示自己正在载客的路上,稍后会归还孟老落下的背包。一个多小时后,孟老在司机指定的地点等到了自己的背包。为表感谢,孟老拿出100元现金,却被出租车司机婉拒。“这都是咱应该做的,咋还能要您的钱,没丢东西就好。”说完,该司机便笑着驾车离去。

  时隔多日,回想这几天发生的事,孟老内心仍充满了感动。在她看来,拾金不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个人品格。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以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温暖着这个山城。

  本报记者 胡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