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升升】 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由市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字途——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展”将在中秋节前与市民见面,37件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珍贵文物,精彩“讲述”了美丽汉字的演变过程。

  文字是语言的有形记录,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从结绳记事、符号刻画,到表意象形文字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几千年来,从甲骨、青铜到竹简、布帛、石碑、纸张,记录汉字的载体不断变化,中华文脉绵延不绝,汉字始终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此次“字途——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教育展”是立体多元地了解汉字文化的生动课堂。

  展览以汉字的演变历史为主线,通过甲骨、青铜器、封泥、砖、瓦、碑石等各类文物,展示汉字的发展变迁以及文字载体不断变化的历史。通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汉字书体演变,帮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感悟汉字的丰富内涵、强大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感染力,激发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该展览与市博物馆正在展出“文·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展”可谓珠联璧合,来此品鉴文物之美,领略文化魅力,让“两节”假期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

  据悉,该展览9月27日正式启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2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