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江上来,吹得万物焕发生机。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管委会仙人洞村五组的一块空地上,18万棒秋木耳享受着醉人春风的吹拂,静待迎风“绽放”。“这些都是去年没有采摘完的秋木耳,俗称‘冻死鬼’,从今年五月份开始还能采摘3茬,再收入10万块钱不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王新伟自豪地说。
仙人洞村位于该县西北部,因盛产反季刺嫩芽而远近闻名,然而,反季刺嫩芽只适合在冬季培植,因此,多年来,村两委一直在为找到一项填补春、夏、秋三季致富空白的项目而绞尽脑汁。2020年,在外出考察村集体致富项目进程中,他们几经打探后得知,秋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药用价值,价格要高于普通木耳,且产品市场空间大,属于投资风险低,见效快的特色产业。
经过多番比较和考虑,村两委和市税务局驻村工作队最终将投资目光锁定在秋木耳产业上。当年8月初,承载着全村百姓致富希望的10万棒秋木耳菌棒如期被安放在10亩空地上。“第一批秋木耳就丰收了,最多的时候雇用20多位农民采摘,而且木耳一晒干就被吉林、黑龙江的客商订走了。”王新伟激动地说,“全年卖出了30多万元,这些钱除了支付工人们的劳务费和产业园的日常维护费外,都用在帮扶全村困难群众上了。”
在秋木耳生长期间,村两委安排一户困难群众负责浇水、晾晒等日常打理工作,两个人的工资是160元一天。“因为俺们家之前种过木耳,有侍弄的经验,所以村干部很信赖我,让俺们负责打理。”焦永杰笑着说,“等到了五月份,俺们还去地里做工挣钱,学好了技术,自己也能在家种木耳。”此前,他因病被迫放弃自家的木耳产业,这些年,通过在木耳基地做工,让他又重新鼓足了勇气,打算购置一些木耳菌棒独自管理。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