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2021年全市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之一
2021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精准有力惩治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推进我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化政治引领 践行“两个维护”
过去一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突出政治自觉,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抓实疫情防控监督,组织6个小组进行高频次、不间断“拉网式”督查督导,现场发现问题292项。抓实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风气监督,制定出台纪检监察机关换届风气监督工作清单,督促相关人员签订承诺书6360份。制作《严肃换届纪律 弘扬清风正气》短视频,累计5.4万人次点击学习。市县两级纪委监委专题研究部署换届风气监督工作50次,开展集中督查264次、现场监督186次,与各级“一把手”谈心谈话190人次,廉政审核把关21229人次。统筹开展系列专项整治,推进惩治政法系统腐败专项工作,立案审查调查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118件、处分86人。开展金融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专项监督,立案28件、处分12人,协助清收不良贷款10.66亿元。推进供销社系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立案15件、处分5人。整治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立案5件。整治停车收费“微腐败”问题,开展明察暗访441次,发现问题线索141件,职能部门整改完成123件。推进违建别墅、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专项清查整治。
突出作风建设,聚焦常治长效,推动化风成俗。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锁定重要节日、关键节点,严格开展监督检查。2021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33件、处理576人,通报曝光46起、76人次。坚持不懈纠治“四风”顽疾,研究制定《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专班工作方案》。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52件、处理379人。全力以赴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走百企、督百事、解百难”专项行动,发现问题701个,全部解决销号。开展“方便群众办事”监督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全市共查处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140件、处理146人。
突出做强基层,聚焦群众期待促进公平正义。持续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年活动,着力推进“五项改革”向基层延伸覆盖。组建“融合型”纪检监察协作区16个,聘任村级正风肃纪监督员851人。在探索村(社)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社)正风肃纪监督员“三位一体”履职模式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坚决惩处涉黑涉恶“保护伞”,深入推进“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 202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件、处理25人。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大力开展“三个一”专项监督,收缴违纪款61.35万元,挽回经济损失62.35万元。开展脱贫攻坚过渡期专项监督,查处乡村振兴领域(扶贫领域)问题66件、处理66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529件、处理544人。
立足职责定位 压实“两个责任”
推动“两个责任”一体落实。持续推进清廉本溪建设,提出“四大行动、八项举措”,起草制定《清廉本溪建设专班工作方案》。健全完善清廉指数(政治生态)评价体系,实施政治生态清单化,重新修订考核评价办法。着眼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紧盯“关键少数”,拧紧“责任链条”,研究出台《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工作清单(试行)》。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督导做好市管领导干部年度述责述廉,并将述责述廉报告载入个人廉政档案。推动各级党组织强化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2021年,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班子成员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开展谈话6894人次。
聚焦上下联动,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着力把握政治巡察要求,坚持上下联动、横向衔接,开展供销社系统腐败问题、涉粮问题以及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坚持贯通融合,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巡察与审计监督协作贯通的意见》等12项制度,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审计、信访等贯通融合逐步深化。强化巡察整改日常监督,推动巡察整改清仓见底,市委第1-14轮巡察反馈的3300个问题,整改完成3154个,推动被巡察单位建立健全制度1373项。
以科技赋能为重点,全面落实大数据工作部署。全市统筹谋划,各县区明确分工,启动“一码监督”“智慧留置”“专案宝应用”等项目。在全市广泛收集基础数据,形成办案资源,积极筹建大数据技术应用部和专家人才库。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大数据监督。针对公务加油卡、民政(低保)、六类监察对象领域疑似问题形成问题线索252件、立案123件、处理166人,收缴违纪所得250.7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7.33万元。针对反馈民政系统疑似问题,已核实确认问题线索36件,立案27件、党纪政务处分23人。针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系统疑似问题形成问题线索27件,立案11件、处理17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41万元。
精准有效用好问责利器,做到“三个区分开来”。2021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117人。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追责问责工作,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问责61人,通报批评4个单位。
本报记者 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