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至今,累计为6000余起各类案件开展现场勘查、照相、鉴定等关键技术支撑工作,完成8000余次照片放大、洗印操作,产出各类照片40余万张;相继荣获省人民满意民警、省政法系统人民满意民警、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这便是马志强用31年坚守书写的刑事技术答卷,他用扎实业绩让“人民满意”称号实至名归。
出生于1967年的马志强,现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民警,主要负责刑事照相工作。在外界看来,照相看似简单轻松,可融入刑事技术领域却绝非易事。面对复杂的案件,刑事照相可谓案件侦破的“关键眼睛”,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锁定嫌疑人的重要线索,如若出现差错或遗漏,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侦查破案和刑事诉讼带来极大挑战。
1991年,马志强开始接手刑事照相工作,从那时起,他就把这项工作当成了职业生涯的重要使命。无论是上班时间,还是闲暇之余,他总是四处查找各种刑事技术专业书籍汲取理论知识,虚心向单位其他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实操技巧。经过5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摸索,马志强终于熟练掌握了刑事照相技术,即便使用普通设备,也能对一些较疑难的痕迹物证进行清晰拍照,并在多次案件侦查中取得良好效果,其专业能力得到了省公安厅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遇到复杂案件,为第一时间获取最真实、最完整的现场影像证据,马志强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案发现场。登高、伏地、跨越……无论环境多恶劣、条件多艰苦,马志强从不退缩,始终用专业的操作和坚定的信念,定格下每一个可能关乎案件走向的重要画面。
现场拍摄工作结束后,马志强又要投入到后续的照片处理工作中。特别是在过去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暗室洗印、放大照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此种操作需要在充满刺鼻药水味的密闭暗室里完成,即便只是短暂停留,也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更别说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工作。但为及时给侦查部门提供第一手清晰、准确的照片资料,助力案件快速推进,马志强硬是凭着一股韧劲,一次次撑着身体不适完成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安刑事技术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近些年,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购进,马志强又带头开启刻苦学习与钻研模式。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际操作练习,他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最终让这些高新仪器设备迅速发挥应有作用,使我市刑事照相技术在技术质量和工作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提升自身与团队技术水平,马志强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2001年,他与几位同事共同研发出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显示装置”,并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在此基础上,马志强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先后撰写4篇论文,均被国家级刊物录用。而在最新刑侦科技理论的指导下,这些高新设备的合理应用,也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中,马志强始终冲锋在前,可也因这份全身心的投入,使得他难以兼顾家庭。每当接到突发案件的紧急召唤,或是需要在现场长时间坚守时,马志强不得不一次次缺席家里的大事小情。好在,其爱人始终给予他最大的理解与支持,把家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媳妇总是开玩笑说我心里只有案子和工作,但也因此,她和孩子都生出一股骄傲劲儿,觉得我做的是守护群众平安的大事。”在马志强看来,只有“大家”和谐稳定、安宁有序,自己的“小家”才能拥有真正的稳定安康,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安全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方能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以专业定格关键瞬间,用影像筑牢平安防线。马志强深知,一张清晰的物证照片,或许就能为受害者讨回公道,让家庭重归安宁。他用镜头诠释:守护这座城,就是守护千万家。
本报记者 胡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