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车晓丹】 10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1+10”赛道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深化改革赛道)。会上,市委政研室围绕“深化改革”赛道发布重点工作情况,市委编办、市国资委、市投资促进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先后回答记者有关提问。

今年以来,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本溪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工程,统筹设置“1+10”工作赛道,将今年启动实施的302项重要改革举措全部纳入“1+10”赛道。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工作赛道重点推进深化机构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9方面标志性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难点堵点,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在深化机构改革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用足地方事权,持续在完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配备上下功夫,以优化机构设置补齐短板弱项、增强发展动能。优化机构设置,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突出事业发展需求、岗位专业需求, 推进内设机构职能强化、岗位优化、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厘清社会工作部门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构建社会治理综合研判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发改、工信、工商联等市直部门资源和力量,成立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发改、工信、教育、科技、商务、文旅等市直部门分别设置开放合作科室,强化开放思维,提高开放能力。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提升支撑保障作用。聚焦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事业单位公益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调整设立市投资促进中心,理顺市本级和市辖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实现单位间业务融合、内设机构整合。优化编制配备,提升干事创业效能。坚持“大系统观”“大人口观”“大人才观”理念,加强机构编制科学规范从严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配工作机制,统筹全市干部资源和岗位资源,创新实施“三个百名优秀专业干部”培养工程,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

在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方面,全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持续显现。1-9月,市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稳步增长。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履行国企责任使命。强化党建引领,建立董事会向出资人报告重要情况制度,落实经理层成员任期内“双70”量化考核机制,实现党委、董事会、经理层协调运转、科学决策、形成合力。强化主责主业,严控管理层级,实行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定责,规范企业决策与运营流程。强化“三能”机制建设,市属国有企业建立岗位管理、收入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干事动力。深化重组整合,增强国企整体功能。 聚焦矿业、农业、工业、文旅四大经济,推进物业、涉粮涉农、资产租赁、交通领域类企业划转重组,做强文化旅游投资、城市综合运行服务、钢铁生产服务、城市安居、城市综合置业、城市公益服务等6大产业板块、9户企业集团,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培育核心竞争力。完善监管机制,提升国企运营效能。创新监管力量贯通协作机制,统筹国企人才资源,组建财审稽查、纪检监察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国有企业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公安协同监督。健全市属企业采购、资金存放管理等管理制度,建立全市国有企业闲置资产数据库、资产划拨和置换机制,已通过招商选资、转让租赁、抵顶置换等多种方式盘活闲置资产40处、面积13万平方米。创新应收账款“五个一”清收机制,即:协作单位明确一名领导牵头负责,落实一个责任部门和岗位职责,每笔应收账款清收“一账一策”,建立完善一套闭环管理流程,建立一项清收奖惩机制。

在巩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方面,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因地制宜,创新管理体制、推进瘦身健体、优化运行机制,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为本溪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健全政策体系,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健全完善剥离社会管理职能、与所在地政府权责划分、承接市级经济管理权限3个清单,研究制定容错纠错免责暂行办法,初步构建了内设机构竞聘上岗、薪酬制度改革、内部绩效考核、承接经济管理权限等“1+7”政策文件体系。创新招商选资工作机制,市一级建立招商选资“统分统”、第一联络人制度,组建16个产业链招商专班,由工信、商务等部门把关、打分、筛选,实现从项目储备到达产达效等6阶段闭环管理。高新区牵头组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专班,其余经开区整合属地招商部门力量,打造了以经开区为主体、多方协同作战的招商选资工作格局。1-8月份,开发区签约项目83个,亿元以上项目27个、占比32.53%,开工项目42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占比38.1%。健全完善经开区考核评价体系。创新构建“三比一提升”考核体系,围绕“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将考核目标和发展目标衔接、部门目标与整体目标衔接、绩效激励与人员权责衔接,突出项目主线、项目建设赋分占比达65%,突出质量效益、创新设定新竣工工业项目亩均产值200万元/亩得分基准线,突出能力提升、考核品牌创建与区域协同合作等多个关键能力建设,引导经开区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

同时,以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让改革举措更加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