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心晖】 近日,本钢板材公司炼铁总厂五炉组上升管余热利用工程正式竣工,较计划工期提前51天。作为本钢极致能效重点工程项目,该工程的成功投运,标志着企业在余热回收、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本钢方案”。
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余热,是行业公认的“可回收宝藏”。以往,本钢板材炼铁总厂炼焦工序五炉组焦炉在运行时,会释放出携带巨量热量的高温荒煤气,这些热能因缺乏有效回收手段,大多白白浪费。此次竣工的余热利用工程,通过创新技术路径,为高温荒煤气通道加装“热能回收器”,在严格保障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提取荒煤气中的废弃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生产所需的蒸汽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
本钢板材炼铁总厂余热利用工程自3月20日开工以来,板材设备管理中心以“早投产、多创效”为目标,对施工方案反复打磨,从技术参数核对到施工流程优化,历经多轮对比、审核与论证,最终将原计划投产日期锁定在9月30日。 为避免施工影响正常生产,项目团队与总包方紧密协作,创新采用“错峰施工”模式——将上升管更换等核心工序全部安排在夜间进行,白天则全力保障焦炉稳定运行。同时,通过细化工序衔接、动态调整施工进度,确保项目高效推进。8月27日,工程顺利完成设备负荷联动试车;9月20日,主蒸汽提前实现并网,截至竣工时已额外创造效益117万元。
据测算,该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回收余热蒸汽7.3万吨,不仅能有效缓解板材厂区生产蒸汽供应紧张的局面,还可年创经济效益800余万元。这一项目的落地,既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本钢践行“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