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蘑菇上市时”,早秋九月,闲逛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农贸市场里,随处可见野生蘑菇。大腿蘑形状好似鸡大腿般白皙肥美,鸡蛋黄蘑和咸蛋黄的颜色极为相似,灰蘑的颜色也是通体泛灰……它们周身沾满松针、枯叶和泥土,散发着阵阵清香,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购买,直感叹大自然的丰厚馈赠。

众所周知,花盖蘑、榛蘑等多种食用野生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然而,它们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至今不能人工种植,尤其是松树下冒出来的松树蘑,凭借独特且浓郁的松脂香味而成为野生蘑菇中的上等佳品。

进山采蘑菇简直是一场与时间的追赶赛,不仅是个体力活儿,还是个眼力活儿。野生蘑菇最初躲在厚厚的松针、枯叶下,时间一到就以神奇的速度冒出尖来。诸如榛蘑一类,冒头后几小时,就会迅速开伞,从而失去鲜香,因此,必须得抓紧时间采收,能否满载而归还得看运气。

采蘑菇的村民需要趁着新鲜,尽快完成野生蘑菇的初步挑选,在专业保鲜处理后将其带到县城农贸市场里售卖。以是否开伞、菌体完整度、是否存在虫洞为标准,筛选掉一只只野生蘑菇。等级不同,价格也不同。

野生蘑菇是来自深山密林的无私馈赠,是令无数吃货折腰的舌尖美好,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媒介。据村民们说,每年早秋时节的采菌季,平均每户都能采到30斤蘑菇,甚至还有村民靠卖蘑菇能收益3000多块钱。

在享受一年一度的“野生菌狂欢”时,有些人取泉水煮小肉丸蘑菇汤。水沸下肉丸、蘑菇后转小火,只消十几分钟一整锅水就会呈现菌汤的鲜香,再放少许盐调味,油滑细腻的蘑菇浸透着强烈又清新的香气,轻轻咬上一口,顿感浓郁美满的滋味。

也有些人会将蘑菇洗净后,混合着青椒、胡萝卜、猪肉片炒着吃,呼吸着满室菌香,咬下清甜且带着松香的肥厚蘑菇;还有些人会把蘑菇放在炭火上炙烤,满屋子氤氲着浓郁酽香,如此滋味相伴,连吃三碗米饭不在话下。

当所期待的山林滋味在口舌间打转,倏忽间即可满足都市人关于深山密林的想象,也可以唤醒大伙儿的童年记忆。

温馨提示:野生蘑菇虽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仍有一部分品种是颇具毒性的,让人真假难辨。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或采收时要选择自己常食用的、大众化的品种,如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请尽快就医。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