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车晓丹】 防空警报声响彻城市上空,也穿透了全市各小学每一个寂静的课堂。9月18日,这个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日子,对于一群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来说,不再是历史书上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而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对话,一场关于责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
“那一刻,我心里又难过又愤怒。”
当警报拉响,全体师生垂首默哀时,市实验小学太子城分校三(八)中队的徐唯伊紧紧攥住了胸前的红领巾。“老师告诉我们,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仪式结束后,她的眼眶还有些泛红。“默哀的时候,我好像看到了当年和我现在差不多大的孩子们,在战火中逃跑、哭泣。我心里特别难过,也很愤怒,为什么我们要被欺负?我突然觉得,我戴着的不仅仅是一条红领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徐唯伊说。
历史的悲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力,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
“英雄的故事,让我知道了‘勇敢’的真正含义。”
在各班级的主题中队会上,学生们分享了抗日英雄的故事。东明小学五(四)中队的苏思允对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感触最深。“将军在冰天雪地里和敌人战斗那么多天,牺牲后敌人发现他的胃里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他的声音哽咽了,停顿一下后坚定地说:“我以前觉得勇敢就是不怕黑、不怕打针。但现在我知道了,勇敢是为了守护国家和人民,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甚至牺牲生命。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中,孩子们汲取了精神的力量。英雄不再是雕像,而是成为了他们心中敬佩、想要效仿的榜样。
“历史的答案,写在我们的课本里。”
如何避免历史重演?少先队员们有自己的“答案”。平山区桥头镇中心校的孙诗涵认真地分析道:“学习了这段历史,我真正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当时的中国因为科技和军事落后,才给了侵略者机会。所以,我们今天的努力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满分,而是为了将来能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卫星,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强大,没有人敢再欺负我们,这就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回答。”
她的想法代表了桥头镇中心校许多高年级学生的心声——历史的教训已转化为清晰而坚定的学习动力。
“我们的敬礼,是承诺也是传承。”
记者在部分学校的主题升旗仪式上看到,全体少先队员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面向国旗庄严敬礼,国歌声在校园回荡。六年级的少先队员卢铭熙说:“当举起右臂敬队礼时,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责任重大。先辈们用生命守护了国家,现在轮到我们用知识和才华去建设她。我们要告诉先烈们,你们的故事,我们记住了;你们的梦想,由我们来实现!”
记者手记:在孩子们清澈而坚定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希望。九一八的警钟,不仅回荡在天空,更叩击着一代代红领巾的心扉。他们所思所想的,是如何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力量,如何用今天的行动告慰先烈。这堂深刻的历史课,已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奋斗与担当的种子,静待生根发芽,长成支撑民族未来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