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平安坐标

——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692武装增援组工作点滴侧记


凌晨3点,城市的街道还在雨雾中沉睡,691号巡逻车的警灯一如既往地闪烁着,在雨后的路面上投下红蓝交替的光带。辅警何为一刚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就听到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急促的指令:“太子河沿岸发现1名落水女子,立即增援!”他瞬间清醒过来,一脚油门踩下,警车呼啸而去。

这样的深夜出警,对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692武装增援组的45名民警辅警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自2024年4月20日巡特警支队启动新巡逻防控模式以来,这两支快速成长的队伍,已成为我市民生“动脉”上流动的平安坐标。

雨夜里的生死时速

“扑通”一声,何为一纵身跃入四月冰冷的太子河中,立即倒吸一口凉气,忍受着河水卷起寒意往骨头深处钻去的酥麻与战栗。落水女子在10米外沉浮,本就微弱的呼救声几乎被雨声打碎。他奋力划水靠近,却被慌乱中的女子抓住手臂一同下沉。“别怕,跟着我!”何为一吐出一口河水大喊道,然后奋力稳住身形,将女子往岸边推。岸上队友抛出的安全绳划出一条优美的生命线,落在两人身旁,给了何为一巨大的力量。救护车到来前,女子渐渐苏醒,守在一旁的何为一冻得打颤,仍尽量用温暖的声音安慰道:“妹子,啥也没有生命重要!”

6月18日闷热的凌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2组8名队员面对的是另一场考验。从一栋居民楼3层窗口涌出的浓烟,即便在夜色的背景中,仍显得滚滚翻涌。队员们用湿毛巾、灭火工具冲了过去,靠近惊慌的群众时,被呛得直咳嗽,还在嘶哑地大喊,“别怕,捂住口鼻,到我背上来!”火光中,他们背起的是希望,扛稳的是使命。

近两年来,武装增援组处置火警16起,救助遇险群众102次。每一次援手,都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每一份付出,都是对社会和谐安宁的坚定守护。

街头巷尾的淬火尖刀

7月4日晚,一处居民小区内的争吵声被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组民警李阳亮的吼声打断:“住手!”他迅速穿过围观人群,两下便将一名正掐住女子脖子的男人锁喉按倒。几秒后,该男子裤兜里的水果刀被搜出。围观群众惊呼:“多亏你们来得快!”

这样的果断处置,在434起警情中只是寻常,其中44起涉及刀具。

去年10月25日深夜,经过缜密侦查和研判,预测某行凶者可能对伤者进行二次伤害,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增援组民警程啸、赫英特一起在医院走廊静默布控了3个小时。当凌晨1点黑影出现时,队员们如猎豹般扑出,当场制服了那名企图再次行凶者。值班的医生和护士们目睹了整个过程,赞叹道电视剧里的情节竟然真就发生在了身边。明亮的手铐反射出冷峻的光线,如手术刀一般,不是为了伤害,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

藏蓝身影的民生温度

2025年高考3天里,市高级中学门口的轮椅护航是一道特殊的风景。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2组队员轮流推送受伤考生进出考场。雨最大的那天,民警王鹏举伞护送,自己半边肩膀被淋得湿透,考生的身上滴水未沾。“这3天,看见你们就踏实。”考生母亲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来溪旅游的张先生也曾感受过这份踏实。8月5日,他车内的贵重物品被盗。当时正值旅游旺季,人员、车辆密集,本没抱太大希望找回,却不承想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组民警辅警通过行车记录仪、监控录像和走访,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并成功将被盗物品全部追回……像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691、692这样的武装增援组,在我市公安机关还有11组之多。

如今的本溪,街头巷尾,巡逻组流动的警灯,是365天不熄的平安信号。这些夜以继日随时待命的人民警察,让百姓的每个平凡日子都浸润在安稳暖意之中。

本报记者 潘祖诚 张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