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血铸就城市“生命补给线”

——记市中心血站采血服务科献血车负责人李楠


在本溪,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护士,她们身着紫色护士服,一年到头都值守在本溪的街头,为城市的“生命补给线”默默付出,她们就是市中心血站的“外采人员”。8月13日,记者跟随市中心血站采血服务科献血车负责人李楠登上采血车,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这位“领头人”与搭档们忙碌又充实的一天,见证了她们为生命接力的温暖故事。

上午8点30分,迎着温暖的阳光,李楠与搭档们已早早来到市中心血站院内的采血车上。作为团队的“主心骨”,李楠手持物料清单,对采血试剂、消毒用品等物资逐一核对。她仔细按压试剂检查包装,查看棉球保质期,清点登记表页数,每一个动作都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物资是血液采集工作的基础,关乎献血者的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李楠认真地说,“物资齐全无误,咱们出发去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千万不能耽误了团体采血的时间。”

抵达目的地,李楠带领同事们快速准备:无死角消毒地面、反复擦拭工作台、精准调试机器。“准备要快准稳,早一分钟就绪,就能早接献血者,多采一袋血液,就可能多拯救一条生命。”她边摆登记表边说。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位对待工作严谨认真的负责人,还是一位无偿献血的坚定践行者。她累计献血7次,总量达2000毫升。“我自己率先献血,才能更深刻地体会献血者的感受,也更有底气向大家宣传献血的重要意义。”话刚说完,第一位献血者就来到了车旁。

面对每一位献血者,李楠都会耐心地重复询问一系列健康征询问题:“身高体重是多少?最近有没有不舒服?之前有没有动过大手术?”……一天下来,这样的询问她要重复几十遍。她认真解释道:“健康征询是无偿献血的首要且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这是保障献血者健康和血液安全的重要基础。”遇到不符合献血条件的市民,李楠从不会简单地说“不能献”,而是会拉着对方坐下,拿出献血指南温和地解释说:“您刚吃了感冒药,药物成分可能会影响血液质量,等停药一周身体恢复后,我们随时欢迎您来献血。”她的温和态度常常能让原本失落的市民重新燃起热情,甚至当场承诺:“等符合条件一定来”。

采血时,李楠与队友默契配合。见献血者紧张,她会轻拍肩膀安抚:“针头很细,像蚊子叮一下。”采完血后,手把手教按压针眼,反复叮嘱注意事项。

下午4点30分,采血工作进入收尾。把一袋袋血液送回血站交至检验科、登记入库,李楠才松了口气。“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想到一袋袋鲜血能救活千百人的性命,值了!”李楠收拾东西时说,最大心愿是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

一年365天,市中心血站的外采护士们始终坚守在采血车一线。像李楠这样“既是采血者、又是献血者、还是宣传员”的护士还有很多,她们身着紫色护士服的身影,成为城市中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她们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搭建起了一座“生命驿站”,守护着城市的“生命线”,也点燃了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让爱心在本溪不断传递、延续。

本报记者 解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