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我市收藏家张宽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向记者展示了其收藏的与抗战题材相关的个人藏品。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对历史真相的坚定守护,更是驳斥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言论的有力铁证。
出生于1971年的张宽,是本钢建设公司的一名职工,也是我市小有名气的地方文化藏家。与许多70后收藏家的入门路径相似,他的收藏生涯始于集邮与古钱币。而出于对本溪地域文化的痴迷,张宽多年来潜心收集家乡的老照片、老物件,如今已珍藏数百张民国时期本溪湖及本溪湖煤铁公司的明信片与老照片,每一件都承载着城市的过往。但真正让他的收藏超越地域、承载家国重量的,是对抗战题材资料与实物的专题收集。“这些不只是普通的藏品,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必须好好保存,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张宽在向记者展示他所收集的抗战藏品时说。
在张宽的抗战藏品中,有多本侵华日军手牒。由于工作繁忙,张宽此前并未对这些手牒进行系统研究,直到前段时间闲暇时偶然翻开一本,“南京”两个字一下就抓住了张宽的眼睛。当时恰逢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看到这两个字,张宽立刻警觉起来,赶紧仔细翻看并翻译梳理了手牒上的内容。
据张宽介绍,这本手牒的内容是侵华日军曹长石泽苦郎的个人资料,并详细记录了石泽苦郎的侵华历程,记录时间恰好贯穿了整个南京大屠杀时期,从日军攻占南京到实施暴行的过程,在密集的日文中清晰可循。“看完手牒里的内容,我既震惊又愤怒。手牒里每一句‘讨伐’‘占领’‘晋升’的背后,都是中国平民与抗战官兵的鲜血,你把这些冰冷的文字和《南京照相馆》里的镜头联系起来,就能想象到当时的惨烈,就能对先辈们的苦难感同身受。可如今有些日本右翼还在试图掩盖、歪曲这段历史,这些手牒就是最直接的反驳,历史就在这里,抹不掉、改不了。”张宽说。
为了让大众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张宽将手牒内容整理后在网上发布,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而如今,他也经常会带着这些手牒与相关资料参加交流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文物,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真正了解并铭记那段苦难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珍爱和平,但和平不是靠祈祷来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国家强大了,才能震慑潜在的侵略者,才能真正守护住和平。我辈当自强,这不是一句口号,是从历史里读出来的真理。”
采访尾声,张宽小心翼翼地将手牒放回收藏盒,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泛黄的纸页上,那些日文仿佛化作无声的控诉与警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正是无数像张宽这样的“历史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让文物“说话”,让记忆永存,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郭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