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再添新亮点

国有社区食堂开业 智能惠民圈粉市民


图为“邻里小厨”社区食堂里居民们有序选餐。本报记者 林林 摄

本报讯 【记者 邵璇】 9月1日11时,位于明山区姚家社区的国有社区食堂“邻里小厨”已经人头攒动,伴随着诱人的饭菜香气,居民们有序选餐,堂食区域座无虚席。前来用餐的居民好奇地研究智能结算台,交流菜品价目表,对这个家门口的“新食堂”充满期待。

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这座面积达15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由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导建设运营,通过精准服务不同群体、优化就餐体验等措施,精准破解片区“吃饭难”问题——既满足老年人对“热乎饭、实惠价”的需求,也满足双职工家庭、周边上班族、学生等群体便捷、实惠的就餐需求。

相较于以往社区内的小规模食堂,“邻里小厨”在服务细节与体验感上进一步升级。推行“小份菜+按需取餐”就餐模式,一份菜量适配单人食用,从源头减少食物浪费。同时,食堂配备智能芯片餐具系统,居民选完菜后,将餐盘置于结算区,系统可自动识别菜品并计算总价,无需人工核算,带娃、提重物的市民纷纷点赞“省心”。

“价格实在”也是就餐居民提及最多的亮点。采访当天,食堂午餐供应了30余种菜品,其中1份鱼香肉丝的售价为7元、1份酸菜炖脊骨的售价为6元,还免费提供柠檬水和营养例汤。家住太子城的刘奶奶带着老伴、小孙子点了孜然羊肉、溜肉段等4份荤菜和3份主食,总计消费37.5元。她笑着告诉记者:“味道和家里做的一样,算下来比自己买菜做饭还划算,以后不想开火就来这儿。”

下一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继续推进社区食堂标准化、连锁化建设,进一步丰富餐品供给,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便捷、实惠、优质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