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发展理念 为打造“拳头”产品持续赋能

——本钢集团攻克980MPa级超高强钢冷轧轧制技术难题侧记


在钢铁行业的技术版图上,吉帕级超高强钢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制高点”,更是代表钢铁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高技术产品。而980MPa级超高强钢的冷轧轧制,更是横亘在众多企业面前的行业性技术难题:其特殊的化学成分如同难以驯服的猛兽,使得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居高不下,各机架轧机负荷频频告急;在连续退火热处理环节,表面质量问题又像顽固的污渍,一次次无情地毁掉科研人员的辛苦成果。对于本钢集团的技术研发人员而言,攻克这一难题,实现产品的稳定生产,早已成为心中那团不灭的火焰。

本钢板材冷轧总厂一冷硅钢生产作业区一号轧机主控室的灯光,常常在深夜依然明亮。本钢技术中心汽车家电研究所热成形及高强钢团队长富聿晶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控制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弦。他俯身向现场生产人员仔细询问着生产细节,沙哑的嗓音中满是对技术突破的执着——这仅仅是本钢人向技术高峰发起冲锋的无数个感人瞬间之一。

为了突破极限规格产品生产的瓶颈,本钢集团毅然打破常规思维,将技术中心的“最强大脑”与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的“实战经验”紧密融合,形成一股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构建起“一中心多基地”的协同作战模式。一支由热成形及高强钢团队和冷轧连退技术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组应运而生,向980MPa级超高强钢表面质量问题发起总攻。 攻关的日子里,实验室的灯光与生产车间的机器声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奋斗乐章。攻关组的成员们勇敢跳出传统生产的条条框框,大胆尝试采用单机架设备进行生产,像摸着石头过河一般,一步步探索热轧通卷稳定性的奥秘,在三冷酸轧机组轧制工艺的复杂迷宫中艰难寻找着出口。连续数月,他们扎根在生产线旁,时刻跟踪生产动态、认真收集每一组数据、深入开展一次次研讨。终于,4个攻关项目成功落地,6项生产难题被一一攻克,修订完善后的生产工艺方案让产品顺利通过了主机厂认证。

如今,捷报频频传来。今年1至7月份,本钢集团980MPa级超高强钢销量实现暴涨,达到了2024年同期的4倍,超薄规格产品成功替代进口材料,在市场上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彰显了本钢产品的过硬品质。

这场技术攻坚战,是本钢集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他们充分利用装备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高效生产的道路上踏出了坚实而有力的脚印。同时,建立起“问题跟踪-试验迭代-经验沉淀”闭环机制,通过推行“技术营销+个性化开发”的研发思路,既确保了高端产品的顺利生产和市场畅行,又让个性化产品绽放出独特光彩,为本钢集团打造“拳头”产品持续赋能,助力企业在钢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

本报记者 郭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