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穆浩 通讯员 娄振帮】 两年来,平山区委、区政府统筹区纪委监委牵头开展国资领域专项整治,通过“查底数、惩贪腐、建机制”,显著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实现国有资产从“沉睡”到“盘活生金”的蜕变。截至目前,全区共立案查处国资领域问题23人、党纪政务处分23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国资相关产业创收超1000万元。
平山区作为我市商业集聚地,拥有市场、商场、步行街等优质资源,曾由4家国资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但存在国有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管理混乱、设施破旧等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在专项整治中,区纪委监委发现一份“国4私6”即“国企出资出地,私企仅负责运营却分走六成利润”的不合理合作协议。顺着这条线索,本溪大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执行董事王某浮出水面,其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私企老板财物,上演了“牺牲国资、中饱私囊”的权钱交易戏码。这一个案暴露出国资管理中“人、事、权、责、制”不清的深层问题。为此,平山区成立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的工作专班,将国资领域腐败整治纳入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程,靶向破解“监管空白、利益勾连、效能低下”三大顽疾。
专班创新采用“巡室组+第三方审计+国资平台”模式,平山区委巡察组发现永丰商业区管委会长期低价出租商铺、某步行街改造工程虚增成本等17个可疑点;审计机构揪出往来款长期挂账、资产处置未招标等32项问题,揭开永丰商业区管委会原主任关某收受私企10%干股等严重违纪违法的“盖子”;搭建国资管理平台,对全区245处国有房产、12个商业项目逐一建档,发现80处房产存在租金低于市场均价30%、租期长达20年等异常情况。截至2024年底,专班累计查处此类案件15起,形成“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强大效应。
平山区委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查、改、治”一体贯通,将4家管委会所属企业整合为辽宁平建实业集团,建立“统一管理、分类运营”模式,2024年集团实现利润1400余万元,较整治前增长10倍。出台《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办法》《重大项目决策流程》等6项制度,建立“三重一大”决策电子留痕系统,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开发国资监管数据库,对245处房产实行“线上存证、线下核查”,目前已通过系统发现并整改问题23个,推动80处房产重新评估出租,预计年增收200余万元。
经过两年多的专项整治,平山区不仅实现了国资产业扭亏为盈,还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带动社零额增加6892万元,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