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服务”解锁法治便民新密码

溪湖区司法局多维度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本报讯 【记者 张思思】 在溪湖区综治中心,前来办事的群众常常感慨:“以前办法律相关的事儿,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进这一个门,啥都能问清楚、办明白,方便太多了!”今年以来,溪湖区司法局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度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从“分散办理”到“集成服务”的蜕变。

统筹资源,编织法律服务“细密网”。过去,群众寻求司法帮助,面对办事流程和部门分工常感困惑。于是,溪湖区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整合司法行政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创新打造“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即行政复议科室、法律援助中心业务骨干常驻,法律服务所人员轮驻,专职律师随驻,将这一难题有效化解。如今,走进溪湖区综治中心,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化解、行政复议服务窗口有序排列,服务事项一目了然,切实将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变为现实。

协同发力,搭建矛盾化解“联动桥”。溪湖区司法局注重政法力量协同,探索“一把抓、再分家”闭环管理,推出“中心上报、四所一庭化解、司法所督办”模式,整合内外部力量,内部组织不同岗位人员常驻,外部与多部门建立联动。彩西社区黄某某与刘某某因“小开荒”纠纷积怨多年,综治中心迅速上报有关问题,协调组织“四所一庭”联席会议,涉关办事处介绍情况后,各部门从法律和治安角度共同研判,引导双方通过合法途径解决。最终,当事人同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截至目前,召开联席会议化解纠纷成功率100%。

完善机制,激活服务效能“动力源”。为保障“集成服务”顺畅,溪湖区司法局建立健全受理、办理、监督机制,切实做到规范受理,统一登记、分类分流;高效办理,明确时限要求;严格监督,建立评价体系。在矛盾纠纷调解上,他们建立起“一站式”机制,分层递进化解,并将法律援助融入综治中心,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门窗口,为老弱病残开通“绿色通道”。

提质增效,拓宽行政争议“化解径”。针对行政复议进驻新课题,溪湖区司法局规范流程,在秉持“应收尽收、存疑先收、容缺受理”原则的同时,也在复议中强化调解、和解。一次,市民杨某因政府信息公开未获及时答复申请复议,工作人员当场搭建沟通平台,让杨某与被申请复议机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并向被申请复议机关提出法律建议,最终,被申请复议机关主动纠正错误,杨某自愿撤回申请,实现“案结事了”。

从“分散办理”到“集成服务”,这一质的跨越不仅是溪湖区司法局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显著成果,更是其践行“法治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这是一份心系民生的答卷,让法治温度从刻板的“纸上”传到百姓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