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心晖】 “一家文旅企业在疫情期间申请国家补贴时,因存在多条行政处罚记录面临资金收回风险,后通过紧急开展信用修复,成功保住了补贴款。这充分说明,信用修复是企业免费的‘纠错’工具,能快速消除负面影响。”8月22日上午,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在“聚力赋能,溪心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系列培训活动中,向与会企业代表详细宣讲了信用修复及融资的相关内容。
此次培训活动,是市发改委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求,深入开展 “百业万企 清朗信用”信用修复宣传服务活动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介绍,市发改委计划以已建立信用档案的96个行业企业为基础,逐步实现域内2.5万余家企业的全覆盖。针对“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有行政处罚记录且具备修复条件的企业,将由各行业监管部门负责组织推动相关企业参加线上信用修复培训宣传。
除了线下培训之外,市发改委信用主管部门还将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统一组织宣传培训。同时,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将根据自身情况,结合“诚信宣传月”“诚信进企业”等工作开展广泛宣传,以提高社会对信用修复的关注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