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于佳钰】 日前,记者在市农业农村局采访时了解到,市马铃薯研究所邀请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兴奎来到研究所科研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破解微型薯病害难题。

马铃薯疮痂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土传病害,尤其在以蛭石为基质的种薯生产温网室内更容易呈现严重发生态势。近年来,市马铃薯所在微型薯繁育过程中疮痂病出现局部群发情况。蔡兴奎教授参观了我市试验示范基地的种薯田、微型薯生产的连栋温室和杂交育种试验田,针对目前存在的微型薯生产过程中疮痂病频发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研究所的防虫网室中施用“棉隆”熏蒸旧基质进行杀菌,并对使用方法、施用浓度和时间都作了详尽解说指导。这项技术不仅能减轻微型薯疮痂病的发生及传播范围,同时还大大提高种薯品质、降低人工成本,切实增加收益。另外,针对目前单位面积微型薯的产量普遍不高的问题,蔡兴奎教授介绍了相应的成功经验,拟在防虫网室中的苗床上开展试验,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调控来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