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镜头捕捉本溪最美的模样

——记老年影像博主赵长森


2015年,他加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朗诵艺术团,在声情并茂的吟诵中抒发对生活的热忱;2016年,他开始研究摄影,用光影描摹城市肖像;2021年,他又学起了视频拍摄,用流动的画面记录邻里温情与街巷变迁。他是赵长森,一位深情的朗读者,一位不服老的影像博主。

“我曾是一名公安干警,虽然退休了,但仍要把我的余热奉献给这片热爱的土地,用镜头捕捉本溪最纯、最真、最美的模样。”赵长森的话语里,藏着对家乡最深沉的眷恋。

年过古稀的赵长森兴趣广泛,尤其在2015年从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案件侦查支队退休后,他便全身心投入到朗诵、摄影、视频创作这些热爱的事物中。每一项爱好,他都全情投入,特别是在摄影与视频创作领域,取得的成绩着实令人赞叹。

10年时间里,赵长森总是扛着相机早出晚归,镜头下,是老街巷弄的袅袅炊烟、百姓的喜怒哀乐、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多部作品入选省市级各类摄影展,被国内各大知名平台媒体刊登,让本溪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跨越山海,展现在万千观众面前。

说起自己的作品,最令赵长森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是拍摄于2018年的《小憩》,“模特”为本钢一号高炉修缮工程施工现场一位正在休息的工人。“我那时对工业题材很感兴趣。本钢一号高炉是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第一座高炉,就想用这种方式把它拍出来给更多人看看。”该作品也成为第19届辽宁省摄影艺术展的参展佳作。二是短视频作品《风霜雨雪路桥人》,他用6分钟的视频讲述了小华山大桥一点点崛起的历程和建设者们的辛苦。那段时间,无论风霜雨雪还是烈日骄阳,只要有值得留存的场景,赵长森就会及时出现在工程现场,一一将其收入镜头之中。画面里,既有工友们围坐就餐的烟火气,亦有劳动者挥汗苦干的专注模样,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就这样被记录下来。从2023年2月到2023年12月,历经四季流转,赵长森的《风霜雨雪路桥人》终于完成,并在视频平台获得4万余次的浏览量。

如今,赵长森已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网红”,找素材、拍画面、访故事……这些便是他的日常,而他还在继续前行,他希望自己镜头中的本溪能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

本报记者 胡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