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魏相林正在采收西瓜。
初秋时节,骄阳似火。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镇碱厂村九龙组的小魏水果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喜悦的景象。翠绿的藤蔓间,圆润饱满的香瓜十分诱人,浓郁的瓜香随风弥漫。
在绿意盎然的瓜田里,基地经营者魏相林正忙碌其间,通过看颜色、听声音来判断瓜果的成熟度。“眼下正是成熟季,每天都能销售出大量的成熟瓜果。俺们这是通往风景区大石湖、老边沟的必经之地,有很多游客停车购买,还有很多回头客。”魏相林笑着说,今年他种植了20亩香瓜、西瓜,皮薄肉厚、甜度高,特别受市场欢迎,一点不愁卖。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九龙”因其响亮的名字和美丽的传说而在十里八村“久负盛名”。但“盛名之下”,这里的村民却因种植业结构、经营观念等因素制约,始终找不到增收致富的门路。
五年前,魏相林看准了九龙组位于旅游交通要道的有利条件,积极调整策略发展香瓜和西瓜种植产业。近年来,随着全市文旅业态的不断繁荣,往返于途的游客越来越多,也为包括他在内的本桓公路沿线的甜瓜产业带来了大量的客源。在收获了“第一桶金”后,魏相林清醒地认识到,品质是抓住客流量的关键,于是他开始着力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在精心进行甜瓜栽培的同时,魏相林广泛查阅相关资料,选定黄豆作为肥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独特的肥料使魏相林的瓜果甜度高、品相好,广受消费者的认可。
面对更大的市场需求,魏相林开展多元化的销售方式,一方面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稳定的线下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旅游资源,发展订单农业和休闲采摘游,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他还适时开展采摘活动,吸引了很多市民驱车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此外,魏相林还建设四个标准大棚,采用“平地+大棚”种植模式,使原本只能热卖一季的瓜果变成了能够持续销售半年多的长久产业,有效增加了经济收入。
随着“小魏香瓜”品牌渐成,魏相林也开始逐步将自家的“挣钱小产业”转化为带动乡亲共同增收的好依托。他积极吸纳村民来基地务工。每逢旺季,每天就有十多名村民前来帮工。同时,基地里日常的管苗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也为更多村民带来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都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要有了好产业再付出努力,那好日子就不远了。”魏相林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