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华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学员正在场地上实操无人机。本报记者 李龙江 摄
本报讯 【记者 卢山】 “在植保、吊运、应急、巡防等多领域,无人机正在以人为作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近日,正在华航无人机操作员训练场地上实训的教练长李振鹏告诉记者,与越来越多应用领域形成反差的是具有专业资质的无人机操作员数量很少。专业“飞手”的缺口不仅暴露出这条产业链中的短板,同时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市场商机。
华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首家无人机领域的科技企业,聚焦无人机全产业链生态建设,构建了集研发、生产、培训、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该公司依托自主建设的“无人机智能控制实验室”,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及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技术研发领域,华航公司组建了多学科专业人才领衔的核心技术团队。团队专注攻克行业核心技术难题,推动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公司自研螺旋桨测试仪、任务载荷测试平台、动力测试平台等多个装调设备,可对无人机的动力、飞控、通信等系统核心部件进行高精度的安装与调试,确保产品在测绘地理信息、智慧农业、物流配送、安防监控、电力巡检、影视航拍等多行业场景下安全、高效、稳定地完成既定任务。
经过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准大一新生吴同学已经能够稳定操控中型无人机绕飞“8”字场地,考试通过后,他就可以拿到民航局下发的专业证书了。
在华航公司,优秀学员可以成为教员。“几天前,就是我们这的教员,仅用2个小时就给联通公司通信基站吊装了1.2吨的电池”。华航公司总经理丛严介绍说,公司拥有无人机全类型培训资质,目前已培训“飞手”50余人。下一步,公司将积极与无人机生产企业、演出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和影响力,共同推动无人机培训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培养更多的“云端飞手”,为我市无人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