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里是市中心血站,现在急需O型Rh阳性血小板,您方便过来献血吗?”近日,市中心医院内科系护士长宋宇接到电话,得知有患者急需血小板。安排好工作后,她便匆匆赶去献血。而这已是她坚持无偿献血的第29个年头。
血小板的采集不同于普通献血,需要在无菌密闭的条件下,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个供体内分离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后,再将其余血液成分回输献血者体内,程序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当天,宋宇为患者献出1个治疗量血小板。她说:“想到自己的血或许能救人一命,就觉得每一次献血都特别有意义。”
自1989年参加工作开始,宋宇便将爱心倾注于所有病患。30年前在血液科工作时,一名12岁的男孩蜷缩在病床上,用沙哑的声音问宋宇:“护士姐姐,我的血是不是坏了,我乖乖地输完这袋血,是不是就能出院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宋宇的心里。1996年,单位动员大家献血,她第一个报名,那也是她第一次献血。
采访中,宋宇拿出手机,翻出无偿献血记录:“你看,1998年之后,我有好几年没有献血。”宋宇坦言,那几年因妊娠、剖宫产、哺乳期、生理性失血,血红蛋白值降至71g/L(成年女性正常参考值为120—150g/L),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当时,血液科主任的警告犹在耳畔:“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引发其他疾病。”于是,宋宇开始服药、调整饮食。那段时间,心悸、乏力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正是因为那次我饱受贫血的折磨,我对贫血患者的痛苦更加感同身受。”经过数年的治疗与调养,宋宇的身体终于恢复正常。
2007年,宋宇带着3岁的儿子路过站前献血车时,一个想法“跳”了出来——继续献血,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于是,在儿子的陪同下,她重新开始了无偿献血之旅。
此后,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定期献血,全血、血小板……只要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她便义无反顾。在她的带动下,身边越来越多的亲友逐渐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受母亲言传身教影响,儿子上大学后也成为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作为医护工作者,遇到对献血存有疑虑的人,她会主动向对方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对方正确地认识无偿献血的社会价值和健康价值。
2015年,宋宇加入“溪缘爱心联盟”,积极参与植树绿化、普法宣传、捡拾垃圾、为白血病患儿募捐等公益活动。
截至目前,在医院志愿服务方面,她已累计服务百余小时,并荣获辽宁省及本溪市“最美家庭”、本溪市首届“文明家庭”、“本溪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多项殊荣。作为“溪缘爱心联盟”医务志愿团队的核心成员,她的志愿服务时长更是超过270小时,荣获“溪缘十佳公益明星”“特殊贡献奖”等称号。更令人敬佩的是,她那厚厚的一叠无偿献血证,记录着她的76次无私奉献和高达23800毫升的累计无偿献血量。
“如果,我的血液可以挽救或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能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那么,我渴望我的血液可以在另一个生命中绽放。”宋宇坚定地说。
本报记者 解艺萌
下一篇:他用镜头捕捉本溪最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