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本溪,青山如黛,溪水潺潺。8月8日,市委党校(南校区)内宾朋云集、热闹非凡,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暨校友经济发展大会在此拉开帷幕。来自各地的院士专家、高校领导、企业家代表与校友们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绘“人才引领、科技赋能、校友助力”的本溪振兴发展新蓝图。
全力以赴 夯实根基 擘画融合新篇
走进会场,一面签名墙映入眼帘。嘉宾们陆续抵达,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会场转角处,图书角的书架上摆满书籍,大家围坐着专注阅读,翻页的沙沙声为大会增添了一抹书香。
当天上午9时,会场电子屏播放着《五色本溪》城市宣传片,镜头里五女山的层峦叠嶂、关门山的红叶似火不断闪现,勾勒出生态本溪的灵动底色。当《人才为本·溪望你来》宣传片亮起,在场嘉宾直观感受到本溪这座城市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
校友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情感联结的“强纽带”。此次大会以“聚才归溪·汇能兴城”为主题,旨在充分挖掘、整合、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优势和校友资源的纽带作用,为新时代本溪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才兴市作为核心战略,把校友资源视为宝贵财富,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系统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生态体系。
“虽然离开本溪已经45年,但是本溪的发展仍牵动着我的心,希望未来能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家乡产业赋能。”作为杰出校友,沈阳格微软件董事长张桂平深情讲述着反哺桑梓、共建家乡的热忱。
双招双引 签约落笔 共筑合作高地
“请校地合作签约代表上台!”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激动人心的签约仪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仪式分三轮进行,16个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展现了丰硕的对接成果:市政府与东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携手签署4项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坚实平台。中国矿业大学与本溪龙新矿业、辽宁科技学院与本溪福耀玻璃、辽宁省农科院食用菌所与市农业农村局等6对单位达成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金属所傅排先教授对接辽宁高端金属、沈阳药科大学吕重宁教授携手华润本溪三药、东北大学邓庆绪教授联姻本钢信息自动化等6组专家与企业成功“联姻”,实现顶尖智力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作为高校代表,大连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苑晓杰表达了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区域发展的坚定意愿:“活动充分展现了本溪高水平开放、广聚优质资源的包容气魄和创新精神,希望和兄弟院校一道努力,推动科技专业成果在本溪高效转化落地应用。”
精准对接 实地把脉 产业与智力碰撞
开幕式后,8场产业集群专题对接会在市委党校各会议室同步火热进行。各产业集群责任领导牵头组织,专班成员、智库专家、意向科研院所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矿业经济、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文体旅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
会上,大家直奔主题,聚焦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结合自身优势,坦诚分享合作意向,细致谋划后续实地调研、技术对接及项目落地的具体安排。在充分的沟通中,各方对产业发展的共识不断凝聚,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专家代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张绪穆教授分享了前沿科技与地方产业结合的广阔前景,并表示作为一名“新”本溪人,与本溪有着深厚感情。如今成为沈阳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常回家看看,感受本溪的青山绿水,希望本溪的明天会更好!
下午,与会嘉宾走出会场,深入产业一线考察调研。根据各产业集群特点,由市直相关部门带领高校领导、专家学者、校友及企业家代表等,分成矿业经济、冶金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文体旅8个产业调研组,分别前往园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现场考察。
调研中,大家通过“面对面”接触、“点对点”沟通,实地感受本溪的产业脉搏,深入了解资源禀赋与建设成果,为推动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匹配、探索长效合作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情系母校 共话未来 重返校园续华章
活动期间,市高级中学、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了“校友返校行”活动,邀请各界校友代表重返母校,共忆青葱岁月,共话发展新篇。
市高级中学的操场上,“重返绿荫”足球赛点燃激情;教室里,各领域校友化身“生涯导师”,为在校生介绍职业规划;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师生共忆往昔点滴,探讨如何以校友资源反哺母校。随后,校友们同赴本溪水洞等景区,在饱览自然风光中深化对家乡的情感。
夜幕降临,平顶山的灯光与太子河的波光交相辉映。这场持续三天的盛会,不仅结下了实实在在的硕果,更系紧了跨越山海的情感纽带。正如市委书记王永威所言:“此心安处宜创业,青春作伴早还乡。”如今,本溪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澎湃的活力,向着全面振兴新突破的目标加速迈进,共同绘就本溪产业兴旺、文化兴盛、生态优美、城乡融合、生活幸福的和美新画卷。
本报记者 车晓丹 张翮飞 杨振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