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谢磊和同事们早上8点就从单位出发,开始在城市各个角落对路灯进行维修。从普通安装工成长为市市政设施所路灯维修大队维修班班长,他扎根路灯维修一线已有17年,每一天都用脚步丈量街巷,用双手点亮城市夜色。
2007年,22岁的谢磊成为路灯管理所的路灯安装工。他白天跟着师父爬杆架线,晚上研读《城市照明技术规范》,凭着这股韧劲,3个月时间就掌握了高空作业、线路布控等核心技术。年轻时,他参与过30余条主干道的路灯新建工程。盛夏烈日下,他扛着50斤灯罩攀爬12米高的铁杆,后背晒脱了皮;寒冬深夜,他和工友在零下10℃的工地浇筑基座,手指冻裂渗血。2012年老旧小区“抹黑路”改造中,他创新采用“分段布线+交叉施工”方法,将原本15天的工期压缩至8天,让2000户居民提前告别漆黑巷道。当居民送来锦旗,他只说:“灯亮了,大家走路安心,我就放心了。”
2015年,谢磊被任命为路灯管理所安装班班长后,他带领18人班组完成城区主干道亮化攻坚。在某快速路项目中,他反复测绘、精心设计,独创的“动态配光算法”,使照明均匀度提升40%,配光方案大幅提升照明效果,赢得专家组认可。担任班长的8年间,他带领班组改造58条摸黑路,安装路灯4300余盏。2019年特大暴雨夜,他带班在齐腰积水中抢修6小时,保障了立交桥通行安全。他研发的“高空作业安全锁扣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
2023年9月,谢磊调任维修一班班长。上任首月,他跑遍128条道路,绘制出全市首张“路灯健康地图”,用红黄绿三色标注设备状态,使维修响应效率提高60%。截至2024年6月,他带领班组修复主干次干道路灯1100余盏,维护线路5.2万米,处置群众报修237次,满意率100%。
17年来,谢磊的手机从不关机。谈到对未来工作的期许,他总说:“希望我们的工友在工作时都平平安安的,毕竟我们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带电作业、高空作业等,也希望我们辖区的路灯少一些损坏,让我们工友多歇歇。”从青涩学徒到技术骨干,谢磊始终保持着服务群众的初心,用坚守温暖着城市的夜色。
本报记者 马小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