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5.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    同比增长4.8%

第二产业增加值198.0亿元    增长5.2%

第三产业增加值270.5亿元    增长4.9%

本报讯 【记者 郭心晖】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我市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8.0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70.5亿元,增长4.9%。

农业生产领域延续良好势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特色种植成为突出亮点。受蓝莓产量大幅提升影响,园林水果总产量同比大涨83.4%,蔬菜及食用菌、水果产量分别增长6.2%和7.0%。畜牧业与渔业同步发力,禽蛋、猪肉产量分别增长2.9%和3.9%,淡水产品产量提升4.5%,“菜篮子”供应充足且品类丰富。

工业经济展现较强韧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34个大类行业中16个实现增长,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8%,医药制造业增长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6种产品中有2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铁精矿增长10.8%,中成药增长19.3%,平板玻璃增长5.5%。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经济迈向多元化发展。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3%,电信业务总量和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9.8%、7.2%。1—5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4%、28.6%、18.6%、30.6%。

消费市场呈现城乡协同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7.2亿元,同比增长3.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3.3亿元,同比增长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9亿元,增长4.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77.0亿元,同比增长1.2%;餐饮收入10.2亿元,增长20.2%。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上涨84.0%,通信器材类增长57.0%,以旧换新等举措有效激活消费动能。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重点领域投资亮点纷呈。制造业投资增长12.3%,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9%和51.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4%,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注入动力。

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5.1%,税收收入完成3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8亿元,下降7.6%。教育、社保等民生支出得到优先保障,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4.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39.6亿元,同比增长4.1%。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55.0亿元,增长1.0%。

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3元,增长5.7%,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总体好于经济增长水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4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37元,增长6.2%。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7%,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市统计局分析指出,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向好、稳中提质发展态势。下阶段,全市上下将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引领,咬定目标不放松,迎难而上再加力,坚决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