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f82ca95-30c5-42f4-ac2e-194992a5b6fa_副本.jpg

图为村民们正在林下木耳种植基地采摘木耳。

盛夏七月,酷热难耐。近日,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大甸子村的林下木耳种植基地,种植户于海君正和老乡们穿梭于天然落叶松林间,小心翼翼地将大小适中、肥嫩多汁的木耳从菌袋上采摘下来,经过认真筛选后再装袋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这些年,四面八方的客户都来找俺们买木耳,虽然价格比普通木耳贵一倍多,但还是供不应求。”专注于采摘木耳的于海君自豪地说。在他身旁,一条清澈的溪水欢快地流过,发出“叮咚”脆响,送来些许清凉的慰藉。

大甸子村位于桓仁县西部山区,这里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源洁净,恍若一处世外桃源。本世纪初,村民们只是在自家承包地上种植木耳,后来,经过研究和探索发现,天然落叶松林间通风更好,又遮阳避光,且土壤更加肥沃,更加适宜木耳生长。于是,村民们便尝试借助天然落叶松林和山泉水培育林下木耳。

事实证明,在林下生长的木耳更加肥嫩多汁,品质完全不输野生木耳。从此之后,村民充分利用本村闲置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木耳产业。

随着当地林下木耳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桓仁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林下木耳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鼓励和扶持种植户,比如组织村民外出学习林下木耳培植技术和经验;参加各地农副产品展销会,提升林下木耳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开通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把林下木耳卖到全国各地。小小木耳不仅被端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餐桌,还远销到日、韩、新加坡等国家。

“当落叶松林里的阳光照射面积将近30%的时候,我们就要打开喷灌设备,浇灌木耳,保证木耳不会因为缺水而受损。”熟知林下木耳培植技术的大甸子村民刘喜军说。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升,大甸子村民们把废弃的木耳菌袋收集起来,培育元蘑、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实现变废为宝、二次生钱。截至目前,该村发展林下木耳产业的村民有15户,年均生产林下木耳50万袋,年产值达200万元。

本报记者 肖乙瑾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