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和平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聚焦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基层治理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准发力、以点带面,让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文明新风树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在平静的回龙湖边奏响美丽文明的“交响曲”。
“俺们村现在不仅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入选‘全国文明村镇’行列,既美丽又文明,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以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佰红笑着说。入选“全国文明村镇”是和平村在202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后的又一大荣誉。
自2010年以来,该村不断擦亮人居环境“底色”,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张贴横幅海报等形式,在辖区内营造讲卫生的社会氛围。调动全村力量参与环境治理,推动开展“生态主题”村民议事4次,通过需求有村民提出、活动有村民参与、成果有村民维护,实现环境整治从“村民看着干部干”向“村民自发参与干”转变。截至目前,该村共治理流域1000余米,植绿复绿近1万平方米,生产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切实改善环境卫生。同时,全面维护乡村基础设施,使水泥巷道延伸至每家每户,铺设活动广场4000平方米,新建水渠近3000米、花式栅栏1000余米,改造围墙2000余米,大幅度改善乡村风貌。
努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定期开展广场舞、篮球比赛和文艺展演等文体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归属感。和平村通过美丽庭院、清洁卫生户等各类评比活动,积极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广播、宣传栏、电子屏、微信群等载体进行宣传,引导群众自觉用村规民约规范自身言行、摒弃陈规陋习,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基层治理“亮色”,建立矛盾化解排查表,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和平村推行“网格管理、精细服务、村民自治”服务机制,重点从农村党员、乡贤人士和创业致富带头人中挑选网格员。将全村划分21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网格员 1名、覆盖6至35户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手机“微阵地”公示网格员基本信息,确保农户与网格员精准联系,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实时收集群众在饮水安全、邻里相处等方面的诉求建议,现场研究督办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