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近日,来到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四河村的稻田间,村民们正在加紧翻地,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插秧。“俺们每年都是在6月插秧,过了这个时间点,水稻产量就会受影响,希望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村里种稻大户于金宝满怀期待地说。

好山好水出好米。据《桓仁县志》记载,县内水稻种植始于光绪元年(1875年),当时只有少量种植,品种单一,仅有大黄毛子、京租,曾是贡米基地,因此,桓仁大米又有‘京租米’‘贡米’之称。

四河村曾经是贡米的主产区之一,当地盛产的稻花香米,米粒似珍珠、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蒸煮米饭清香扑鼻,口感柔软筋道,营养丰富,含植物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此外,还有凉饭不回生的特点,是难得的米中佳品。

近年来,如何解决不利的自然环境,如何应用现代化栽培、收割工艺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成为四河村稻米产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在此过程中,当地种植户保证稻谷植根长于深达1米的黑色有机厚土,享受纯净的大二河水灌溉,吸收2000多个小时的充分日照,提升稻花香米对抗极端天气的能力。在稻种选育和稻米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方面下足功夫,依旧沿袭祖辈手工栽培、手工收割等生产技艺保障稻米产量和品质,扩大稻花香米的市场占有率。

四河村树立品牌意识,鼓励稻米种植加工企业创立自己的稻米品牌,积极开拓线上销售市场, 借助直播达人开通网络直播带货,努力提升稻花香米的影响力。截至目前,全村共有稻花香水稻3695.91亩,相关从业村民612户,年均每户收入在0.7万元左右。“米伯乐”和“三道河百谷水稻”等品牌大米畅销省内外,得到众多消费者的好评。

以细鳞鱼为主的冷水鱼是当地的又一大特色。细鳞鱼在满语中称箬漠藓,被誉为“冷水鱼王”,由于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脂肪含量高,亦被称为脑黄金,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四河村村民依托当地纯净的山水养殖细鳞鱼、虹鲟鱼等冷水鱼,形成了集育苗、养殖、销售和观光、垂钓于一体的渔业综合体,年收入在200万元左右。

此外,草莓、铁皮柿子等果蔬也逐渐成为四河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走进村民王志有家的铁皮柿子大棚,铁皮柿子的香气扑鼻而来,一个个柿子犹如小灯笼般缀满秧苗,有红有绿,甚是喜人。“一亩西红柿地一年能创造出一万多元的收益,这要比种苞米多出近5倍的价值呢。”王志有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