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南芬区下马塘街道办事处太平山村采访,在文化休闲广场的清凉亭,看见几位大爷大妈高兴地聊天。村“两委”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村民人均收入实现1.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8万元。如今的太平山村生活富裕、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太平山村曾经是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田,收入微薄。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村民利用自家林地、林地边缘以及田间地头种植人参、中草药和山野菜,发展特色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目前,这个村种植人参1000多亩,人参虽然生长期较长,但四年以后就能收获人参种子。一亩人参可收获种子20公斤,每公斤种子售价400元,1000多亩人参靠卖种子每年可实现收入800多万元。这个村还种植红松1000多亩,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收入150多万元;种植苦龙芽、草乌、五味子等中草药300多亩,每年收入90多万元;种植刺嫩芽、大叶芹、猫爪子等山野菜700多亩,每年收入140多万元。
太平山村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优势,养殖虹鳟鱼、金鳟鱼、中华鲟鱼、七彩鲑鱼和细麟鱼等冷水鱼,每年实现销售额300多万元。村民用粮食酿出美酒,每年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福康醇酒坊负责人吴胜波告诉记者,去年,他投资70多万元建厂,已经生产白酒50多吨。按照酒厂现有规模,每年能够生产白酒30多吨,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太平山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24年,硬化路面5.7公里、安装路灯43盏、修防护堤380延长米、维修自来水管路280延长米、修垃圾池41个。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收入增多、环境变美的同时,该村不断完善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2024年完成法治广场和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着力打造善治乡村。村党支部围绕村规民约内容推进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大力倡导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引导广大村民遵守国家法律和村规民约。同时,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文明实践站、文化墙、宣传栏等文化阵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向上向善。
今年,太平山村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该村还曾经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建精品示范村,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本溪市2018—2020年度文明村镇”。
下一篇:以精神文明建设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