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赋能产业兴 文明绘就新画卷

——记“全国文明村镇”平山区桥北街道办事处河东村


在我市南郊,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村落——河东村。它依偎在三道河水之畔,坐拥19310亩山水画卷,拥有丰富的矿产、山林、水利资源和肥沃土地,是辽砚的原材料基地,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创新实践,探索了一条“资源+乡村”“资源+农业”“资源+文创”的产业发展之路,今年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进平山区桥北街道办事处河东村,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水泥路,300余盏太阳能路灯矗立路旁,夜晚灯亮起时,为村庄披上一层温暖的光芒。3.1公里坚固的河堤守护着河岸,17个垃圾回收池有序分布,350户完成厕所改造,彻底告别往日脏乱面貌。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村里道路干净,环境漂亮,住在这里比城里还舒服!”

产业发展是河东村的“硬实力”。依托广袤的山林,小黄柏峪大榛子产业园硕果累累,400余亩的榛子林让每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反季樱桃大棚里,红彤彤的樱桃挂满枝头,四季绿色果蔬采摘基地吸引着周边游客纷至沓来,把“生态资源”变成“致富密码”。作为辽砚的原材料宝库,村里搭上电商快车,让精美的辽砚从深山走向全国,推动产业华丽升级,2023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35万元。

文明乡风则是河东村的“软实力”。近600平方米的居民健身广场上,每天都有村民伴着欢快的音乐起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好媳妇”“文明户”评选活动热闹非凡,榜样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人。村读书室中,村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文化长廊上,一幅幅生动的宣传画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村里给我们免费使用自来水,免费维修卫生间,路坏了马上修,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的笑容是对幸福生活最生动的诠释。从产业兴旺到生态宜居,从乡风文明到治理有效,河东村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未来,这里将继续以文明为笔,以发展为墨,在青山绿水间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本报记者 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