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国网本溪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控班班长解涛(右一)在和创新工作室成员研究工作。 图片由国网本溪供电公司提供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的进程中,能源行业如何破解传统技术壁垒、激活基层创新动能?国网本溪供电公司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支点,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匠心+创意”双轮驱动的创新生态,为企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本溪样本”。
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联盟以解涛职工创新工作室为牵头单位,联合公司内8家创新工作室,组建“调、输、变、配”全专业职工创新联盟。该联盟以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问题收集——联合攻关——成果转化”闭环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破解专业壁垒、释放协同效应,实现从技术难题挖掘到创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贯通,还可通过推动跨专业协作创新,激发员工创造力,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探索前沿专业技术,强化公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分阶段实现,保障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通过与不同专业背景的联盟成员合作,打破了单一专业的局限性,与各相关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不同工作室的专业互补大幅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这种协作模式不仅拓宽了技术视野,也增强了团队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国网本溪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控班班长解涛在谈到作为联盟成员参与跨专业合作时所获得的收获时如此说。
解涛工作室所在的部门是国网本溪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要负责本溪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调度专业作为生产专业的枢纽,与运行、检修、输电、配电等专业均有业务联系,且创新工作室配备集中展示平台和远程连线观摩功能,可实现跨区域成果交流与联动攻关、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解涛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个通过联动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的成功案例。“在以往发生的电网故障中,90%为单项接地故障,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传统的选线方法是依赖人工经验或单一判据,存在准确率低、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故障定位时间长、停电损失大。因此,我们联盟内部抓住输电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零序电流突变这一特点,联合二次检修的继电保护、厂站自动化、变电运行等专业,通过整合电力数据分析、自动化控制算法和运维经验,研发接地选线平台来破解小电流接地选线难题,系统将故障恢复时间缩短40%,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降低误判与漏判风险,极大提升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解涛说。
截至目前,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联盟已经形成了101项创新成果,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也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创新工作室联盟能取得如此良好的效果,国网本溪供电公司的劳模工匠们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能依靠精湛的业务能力解决工作中所遭遇的难题,更是充分发挥了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带动公司内其他职工的创新热情,从而形成“人人想创新、处处有创新”的良好氛围。
从攻克技术难题到引领创新文化落地生根,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协同,国网本溪供电公司创新工作室联盟正以劳模工匠为支点,撬动起企业创新发展的“杠杆”。
本报记者 郭心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