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剑峰(左一)在本桓高速一工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摄影 曲璐晨
2024年,籍贯甘肃、安家西安的郭剑峰获得了2024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郭剑峰说:“作为一名劳动者,这是对我的最高嘉奖,它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更是我最想捧给家人看的一份荣誉。”从甘肃平凉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农家子弟,到本桓高速一工区工程项目的技术掌舵人,郭剑峰在这条四处奔波了20年的奋斗之路上,镌刻着当代基建人的坚守与担当。
时针回拨至2022年秋,这一年市民们期盼已久的本桓高速于8月8日开工建设。9月28日,时任大连地铁党支部书记的郭剑峰被调到我市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本桓高速公路PPP项目部,负责一工区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当郭剑峰站在太子河边的施工图前,这位从业以来攻克无数“硬骨头”的老工程人,也对工程的建设难度感到惊叹——作为辽宁最大跨度152米的威宁互通枢纽犹如巨龙盘踞河道,不仅要与地下密布的热力、燃气、供水管道安全共存,还要应对35米高的空心薄壁墩的浇筑难题。每节段浇筑需要四个技术员盯控,10个工人组成的攻坚小组从早上8点作业,中途不间断浇筑至晚上12点左右。从春天到冬天,在混凝土泵车的轰鸣声中,他和施工队用熟练的技术、锐利的眼神、超强的耐力,加上顽强的意志力完成威宁互通的每一次浇筑。八个月时间里,郭剑峰的血压计数字和白头发同步增长,因为他肩负的,不仅是工程的进度与施工,更是工友们的安全,也是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嘱托,以及当地百姓对通车的殷切期盼,这一份份责任压在心头,唯有电话里妻子的一句句叮嘱和孩子对父亲常年不能回家的理解成了他深夜唯一的温暖。
从2022年秋季到今天,3年的躬身坚守源自郭剑峰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20年来,他辗转大江南北,先后参建了榆舒铁路、巴准铁路、四道柳煤炭集运铁路、敦白铁路、兰渝铁路、大连地铁五号线等多个国家级、省级重难点工程。一次又一次的攻坚难题都化作数据与经验。在本桓高速一工区的施工现场,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倒排工期优化方案,创下全线首个预制梁场投产、首片T梁架设等12项工程纪录。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工程人,郭剑峰时常着眼于未来的人才培养,他希望年轻的基建工作者能延续吃苦耐劳的品质,勇于扎根一线。他说:“现在的孩子就业压力大,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穷,我们工地里的师父除了要教徒弟技术和工艺外,还要教给年轻一代如何在工地坚持下去,多鼓励引导他们,给他们精神支撑,让年轻人有好的个人发展,也让咱们未来的基建事业发展得更好。”
如今,本桓高速一工区的“硬骨头”威宁互通工程已化作太子河上蜿蜒的钢铁脊梁,一工区总体项目建设完成接近80%。下一步,郭剑峰将带领团队开展交安、机电安装工作,长期的坚守只为早日实现通车目标,这样他就能和家人短暂地团聚了。
本报记者 马小茗